1992 年,曾经的巴尔干强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
一夜之间,这个多民族联邦分裂成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北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六个独立国家。
如今 30 年过去,这六个起点相近的国家,活成了截然不同的模样,有人跻身发达国家行列,有人还在战乱后遗症里挣扎,这差距真是让人始料未及。
![]()
一边是 “南欧小瑞士”,一边是战乱后遗症
在这六个国家里,斯洛文尼亚绝对是 “别人家的孩子”,独立前它就是南斯拉夫最富裕的共和国,独立后更是一路开挂。
2004 年加入欧盟和北约,2007 年又挤进欧元区和申根区,等于直接抱住了西欧的 “大腿”,现在的斯洛文尼亚,人均 GDP 都冲到 3.4 万美元了,人类发展指数排全球前 30。
![]()
它的经济不靠单一产业,高科技制造业和服务业齐头并进,旅游业也做得有声有色,这样的发展速度,放在整个欧洲都不算差。
教育和医疗更是没话说,普及率高还均衡,难怪被叫做 “南欧小瑞士”,和斯洛文尼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波黑。
波黑独立后遭遇了四年内战,20 万人死亡,200 万人流离失所,战争把原本就不算雄厚的工业基础炸得稀烂,战后又分成两个政治实体,治理起来磕磕绊绊。
![]()
现在波黑的人均 GDP 才 7700 美元,是六国里最低的,更让人揪心的是,腐败问题严重,经济只能靠卖煤炭、天然气和国际援助勉强维持。
本来想夸克罗地亚转型快,但后来发现它的隐忧也不少,克罗地亚也经历了内战,好在它有长达 1778 公里的海岸线。
靠着这片海,克罗地亚把旅游业做起来了,成了欧洲人度假的热门选择,2023 年它也加入了欧元区和申根区,人均 GDP 达到 2.3 万美元。
![]()
可问题在于,经济太依赖旅游业了,青年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未来能不能稳得住还不好说,塞尔维亚作为南斯拉夫的主体继承国,日子过得也挺挣扎。
独立后丢了出海口,还遭遇了长期制裁,科索沃问题更是像块心病,不过塞尔维亚底子还在,工业和农业都有基础。
近年来它搞 “向东看” 战略,吸引了不少中俄投资,经济慢慢复苏,人均 GDP 到了 1.35 万美元,只是想加入欧盟,科索沃问题怕是绕不开的坎。
![]()
黑山和北马其顿则属于 “中等偏下” 的梯队,黑山 2006 年才独立,是六国里最年轻的,国土小、人口才 60 万,经济全靠旅游业撑着,波动性特别大。
北马其顿更可惜,因为国名和希腊吵了几十年,直到 2019 年改名才加入北约,工业基础薄弱,年轻人都往外跑,发展自然滞后。
命运分叉路,选对比努力更重要?
![]()
六国发展差距这么大,到底是为什么?我琢磨着,地理区位绝对是先天优势,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挨着西欧,人家要产业转移、要资本流入,首先就想到它们。
而塞尔维亚、波黑这些内陆国,物流成本高,市场辐射范围有限,起步就慢了半拍,政策选择和治理能力则是后天关键。
斯洛文尼亚早早搞市场化改革,把腐败问题控制住,行政效率提上来,才能顺利融入欧盟,反观波黑,民族分权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很多改革推进不下去。
![]()
黑山过度依赖旅游业,没想着发展其他产业,抗风险能力自然弱,历史创伤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波黑、克罗地亚因为内战。
错失了 90 年代的发展黄金期,光重建基础设施就花了 20 年,而斯洛文尼亚独立时冲突很快结束,没怎么耽误发展。
国际环境也起了作用,欧盟对成员国和候选国的资源倾斜完全不一样,加入北约的国家也能获得更多安全和经济合作机会。
![]()
30 年时间,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六国,走出了六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斯洛文尼亚的成功,是地理优势、政策选择和稳定治理的共同结果。
而波黑、北马其顿的困境,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民族矛盾、政治分裂真的会拖垮一个国家,国家发展和个人奋斗挺像的,先天条件很重要,但后天的选择和努力更关键。
巴尔干半岛还在历史的余波中前行,这六个国家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命运终究掌握在自己手里,未来它们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