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陶渊明先生穿越到今天,目睹他心爱的菊花被赋予的全“新”含义,恐怕要跳起来破口大骂——他那“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形象,岂非要被误解为某种不可描述的怪癖?更令他困惑的或许是:为何他眼中代表健康长寿的延寿寒英,在今天的某些场合,竟成了寄托哀思的符号?
曾几何时,菊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风雅、最吉祥的存在。
 ![]()
它是隐士的徽章。
陶渊明一句“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便将菊花与孤傲高洁永久绑定;朱淑真沉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表达了对独立人格的苦苦追求。
自此,文人墨客无不对菊偏爱,它是不随波逐流、凌霜而开的君子。
它更是长寿与祥瑞的象征。
重阳节饮菊花酒、插茱萸,是延续千年的习俗,祈求的正是祛病消灾、延年益寿。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的,是菊花与健康、吉祥的美好关联。古人将菊花称为“延寿客”,宫廷与民间皆以其酿造长寿酒,馈赠长者。它的金黄色彩,如同永恒的太阳;它在百花凋零后傲然绽放的生命力,正是对“长生”最直观的赞美。
它甚至曾登上过权力的顶峰。
女皇武则天那则霸气的传说中,她一声令下,满园菊花一夜盛开,仿佛天地万物都需听从她的号令。
然而,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这朵高洁之花,也不知在哪一个岔路口,悄悄驶上了一条意想不到的航道,其形象经历了双重意义上的“沦陷”。
 ![]()
第一重沦陷:从“长寿”到“哀悼”
我们祖先祭奠逝去的亲人,用的什么祭品?是主食,是肉类,是果蔬,还有酒。逝者如生,目的是让逝去的亲人 “吃饱”。
然而,晚清以来,悄然发生了变化。
这一转变,主要并非源自中国本土文化的内生变化,而是一场 “西风东渐”的结果。
在西方文化中,菊花,尤其是白菊和黄菊,与哀悼和死亡有着深厚的联系。在法国、意大利、日本等许多国家,菊花是墓园常见的花卉,用于祭奠逝者,象征着逝去生命的纯洁与永恒。
这种习俗源于欧洲,他们认为菊花的花瓣紧紧怀抱,如同守护着生命的核心,因此常用于表达对亡者的尊敬与怀念。
晚清以降,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或者说碰撞)的加剧,西方的文化习俗也开始传入中国。租界、口岸城市首先接受了这种来自异域的“花语”。
起初,它可能只出现在外国人的葬礼上,或是在受西方影响的新式知识分子群体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菊花=哀悼”的象征意义,通过城市文化、媒体(如电影、报纸)逐渐扩散开来。
更重要的是,现代中国殡葬体系的建立,无形中巩固了这一象征。殡仪馆、公墓需要一种既庄严肃穆,又花期长、易于保存的花卉来装饰场合。菊花,尤其是颜色素净的大菊,完美地符合了这一需求。
于是,在最具仪式感的告别场合,菊花反复作为“哀悼之花”出现,其形象便与死亡紧密地绑定在了一起。
久而久之,原本“延寿”的吉祥寓意,在公共空间的视觉记忆里,被“悼亡”的新功能所覆盖。
 ![]()
第二重沦陷:从“高洁”到“戏谑”
大约在21世纪初,随着网络文化的萌发与兴盛,菊花的命运迎来了更具颠覆性的第二重转折。它那独特的形态,让它不可避免地与人体某个私密部位产生了视觉上的联想。这层原本只存在于私下玩笑中的关联,被无所顾忌的互联网放大、传播、最终固化。
网络用语如同野火般蔓延。“爆菊”一词的出现,可视为菊花文化含义彻底颠覆的标志性事件。这个充满暴力与性暗示的词汇,将菊花从文化神坛一把拉入了恶搞的深渊。从此,每当秋菊盛放,在年轻人中间引发的已不再是诗情画意,而是心照不宣的暧昧微笑。
这场双重“污名化”运动,本质上是次彻头彻尾的文化“叛乱”与“嫁接”。是西方习俗对传统象征的覆盖,也是草根网络文化对精英古典趣味的解构。
古典文人的精神图腾,敌不过现实功能性的需求与网络时代简单粗暴、直指身体的联想。当人们不再读诗,不再熟悉传统文化,菊花便只剩下最表层的形态可供解读,而其沦陷也就在所难免。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菊花在口头和网络上承受着“不白之冤”,在葬礼上背负着沉重意义的同时,它在现实世界的某些角落却依然保持着本色。花市里送给长辈的寿菊、公园里举办的菊展,依然试图维系着那份千年的风雅。
 ![]()
菊花,就这样尴尬地分裂着:在网络的暗语里,它戏谑轻浮;在殡葬的场合,它庄重哀伤;而在传统文化的余晖里,它仍是那个孤傲的隐士。
这朵花的文化分裂,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化层叠与碰撞的缩影。传统在延续,同时又被无情地解构和外来文化所覆盖。当我们调侃着“菊部地区有雪”时,内心深处或许依然认可它作为“花中隐士”的那份清高,却又在葬礼上自然而然地将其献给逝者。
所以,下一次当你在秋风中看到一丛盛开的菊花,大可以会心一笑——为它跨越千年的坚韧,也为它在这场跨越东西、贯穿古今的奇幻漂流中,所展现出的惊人弹性与包容。
毕竟,能同时安顿陶渊明的诗魂、西方的哀思与网友的脑洞,这朵花,实在堪称花中的“哲学之王”。
 ![]()
致作者:《写乎》致力于文化与历史的传播,仅仅根据作者意愿开通赞赏,赞赏所得全部归作者。
投稿邮箱:499020910@qq. 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