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西游记的都知道,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这个说法。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地上一天,等于冥界地府多长时间呢?
阴间和人间时间的换算,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基本上把人间一天等同于阴间一天。但在古代的小说、志怪笔记中对此也有不同的换算方式。
![]()
![]()
在清代志怪小说《子不语》、《聊斋志异》等。其中常有生魂误入冥府,历经审判、游观乃至受刑,返回阳世后发现亲人已鬓发斑白,或世间已过数十年的话本。唐代传奇《离魂记》中,倩娘离魂五年,归时肉身如故,其间魂魄所经历的幽冥时光,便呈现出一种与阳世既并行又扭曲的奇特关系。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中亦隐含着“冥官计时,与人世异”的观念。
在《佛说较量寿命经》中,佛说:“苾刍应知,人中三十昼夜,饿鬼趣中为一昼夜。以彼三十昼夜成彼一月,以彼十二月成彼一年,以彼长年算数五百,彼饿鬼中方满寿命。若四大洲较量算数,北洲千岁,西、东二洲如次减半,南洲不定——劫初无量,末后十岁,中间无定。”
地府一天,人间三十天,比例1:30。鬼道正常寿命500岁,相当于人间15000岁。
这些碎片化的叙述,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地府的时间,是为其司法与教化的核心功能服务的——它必须足够“长”,以容纳对一世罪业的详尽审判与充分惩罚;同时又能在轮回转世的节点上与人间时间“接轨”。
在《酉阳杂俎》中有一则李和子的故事。大意是,李和子是一个恶霸,有一天看到了两个穿紫衣服的人,这两人问他是不是李和子。
于是两个紫衣人就要求李和子借一步说话,带到人少的地方,对李和子表明了身份,原来紫衣人是鬼(为什么不是黑白无常,文章没说)。
紫衣人要带他去阴曹地府。李和子很害怕,请求让他多待一会,于是请两鬼喝了酒给他延寿。两个鬼说既然喝了你的酒,就应该给你方便,你等我们一下。
两鬼说完就消失,一会又出现了,对李和子说:你准备四十万钱,为你延寿三年。
李和子按期置办了纸钱焚烧,看着两个鬼拿着钱走了,这才放心。
没想到到了第三天,李和子死了,原来鬼说的三年是人间的三天(鬼言三年,盖人间三日也)。
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整篇故事主题就是最后一句话,人间的三天就是阴间的三年,阴间的时间要比人间快。
![]()
2、人间一昼夜,阴司十二年
还有成书于明朝的小说《韩湘子全传》,里面也有类似的记载:
在玉旨的开头就说了一句: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人间一昼夜,阴司十二年。我无事不来冥府。
这里既有仙界和人间的转换,也有人间和阴间的转换,人间一天一夜,阴间已经过了十二年。十殿阎罗没有否认,对这个说法是认可的。
这个换算方法是按照时辰来的,人间一天一夜是十二个时辰,对应了阴间十二年。
3、阴司三年,人间三十年
在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幽冥录》里,记载一个王姓男子死后复生的故事。
他的妻子朱氏在太元九年去世,留下一个儿子,没想到这个老王在同年的四月也暴病而亡。老王死后有二十多个黑衣冥吏来接他。
老王被带到一个高大的神人面前,老王立刻给神人磕头,并哭诉自己的老婆已经死了,家里还有个儿子很小无依无靠,恐怕无法长大。
神人也同情老王,于是对他说:你的命数就是活到现在,但为了你的儿子,特批给你额外三年的时间。
老王又哭诉到:三年的时间,不足以让我将儿子抚养长大。
神人手下的人说:你这个”凡夫俗尸“怎么这么呆傻。阴间的三年,是人间的三十年。于是就把老王送回人间去了,老王果然又活了三十年。
![]()
还有一些说法认为,时间有客观上的时间,有心理时间。佛经里多有讲到心理时间。这其实也是一种实际的存在。不同境况下的人,对时间的感觉往往会有不同。比如,忙碌的人会感觉时间过得非常快,太快。而悠闲的人则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受苦者会觉得时间很慢,享乐者会觉得时间很快。禅定中时间会觉得很短,而实际上已经过去很多。梦中时间很短,而一夜已然过去。病中昏睡之人、被麻醉而昏睡之人,会觉得时间很短,而实际上时间已过去几日。佛经里讲,地狱是受苦之地,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方死方生,故时间就会变得无休无尽的漫长!
“阴曹地府的一天相当于人间多长时间?”我们最终发现,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它是古人运用超凡的想象力,为协调生命有限性与道德无限性、死亡终结性与因果延续性之间矛盾,而构建出的一套复杂的时间伦理体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