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无常透露:人死之时,有三种执念不放下,会被困在中阴身百年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俱舍论》《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阴闻教得度》等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人死之后,魂归何处?

这个问题困扰了无数人。有人说一了百了,有人说六道轮回,也有人说会在阴阳两界之间游荡徘徊。在佛教经典中,这个死后投胎之前的状态,有一个专门的名称——中阴身。

《俱舍论》中记载:"中阴者,谓死生二有中间所有。"意思是说,中阴身就是死亡和下一次出生之间的过渡状态。按照经典的说法,一般人的中阴身最长持续四十九天,之后便会随着业力投生到六道之中。

可是,为何有些亡魂会在中阴身中徘徊百年,始终无法投胎?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阴闻教得度》等经典中,都提到了一个关键——执念。当一个人临终时,如果对世间的某些事物放不下、看不开,就会被这股执念牢牢困住,无法解脱。

民间传说中的黑白无常,作为接引亡魂的使者,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那些被困在中阴身中的亡魂,往往都有着深重的执念。而这些执念,归结起来不外乎三种。究竟是哪三种执念,竟有如此大的力量,能把亡魂困在阴阳两界之间长达百年?



在唐朝贞观年间,长安城外的慈恩寺住着一位老僧,法号慧远。这位老僧修行了六十余年,德高望重,许多达官贵人都曾向他请教佛法。

慧远和尚有个习惯,每到夜深人静时,他便会在寺中大殿静坐。不是为了诵经,也不是为了打坐修定,而是为了等待那些孤魂野鬼的到访。

旁人不解,问他:"师父,您这般年纪,何必夜里还不休息?"

慧远笑道:"正因为我年纪大了,才更要珍惜时间。这世上有太多冤魂困在中阴身中,无法投胎,我若能为他们开示几句,让他们放下执念,早日解脱,也算是一桩功德。"

原来,慧远和尚自幼便有阴阳眼,能够看见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年轻时他曾被这个能力困扰,看到太多悲惨的景象,心中难安。后来拜入佛门,跟随一位高僧学法,才明白这个能力是前世因缘,应当用来帮助众生。

这天夜里,慧远和尚像往常一样在大殿中静坐。三更时分,忽然听到殿外传来脚步声,很轻,很慢,像是有人在犹豫徘徊。

"进来吧。"慧远和尚轻声说道。

殿门无风自开,走进来三个身影。当头一人身材高大,面容惨白;后面一人身材矮小,脸色漆黑。这两人一黑一白,正是民间传说中的黑白无常。而在他们身后,还跟着一个中年男子的魂魄,神色恍惚,步履虚浮。

黑无常向慧远和尚合十行礼:"师父,又来叨扰了。"

慧远点头:"两位差官辛苦,这位是?"

白无常叹了口气:"这位张姓居士,三个月前在长安城中病故。按说早该投胎了,可他始终不肯随我们去阴司报到,在阳世游荡了三个月,今日我们好不容易才把他带来见您。"

那张姓男子听了,忽然跪倒在地:"师父,求您救我!我不想死,我还有很多事没做完,我不能就这么走了!"

慧远看着他,眼中满是怜悯:"施主,你已经死了。肉身已经腐朽,你现在这副身体,只是中阴身而已。执着于生前的事物,只会让你越陷越深。"

"我不管!"张姓男子激动地说,"我辛辛苦苦攒了二十年的家产,好不容易在长安城买了三间铺面,正准备大展宏图。可我还没来得及享受,就突然得病死了!那些家产怎么办?我那不孝子,肯定会把家产败光!我不甘心啊!"

慧远摇头:"施主,你这是被财产执念所困了。"

黑无常接口道:"师父说得对。这三个月来,这位张施主的魂魄一直徘徊在他生前的铺面周围,眼睁睁看着他儿子处理他的后事。可他看不开,放不下,一直想要干涉阳世的事情,结果中阴身越来越重,已经快要变成厉鬼了。"

慧远叹息一声:"施主,你可知道《金刚经》中怎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生前的财产,不过是身外之物。如今你已经死了,这些东西早已不属于你。你越是执着,越是放不下,就越无法解脱。"

张姓男子痛苦地抱着头:"可是,那是我二十年的心血啊!我每天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才攒下这份家业。现在让我全部放弃,我做不到!"

"你不是放弃,是已经失去了。"慧远正色道,"你死的那一刻,就已经失去了对这些财产的所有权。你现在所做的,不过是困住自己的魂魄罢了。"

正说着,殿外又传来脚步声。这次走进来的是一个年轻女子的魂魄,她容貌秀丽,但眼神中满是哀怨。

白无常介绍道:"这位刘氏,两年前因病去世。她的情况比张施主还要严重,整整两年了,她一直守在她丈夫身边,不肯离去。"

刘氏看到慧远,立刻跪下来哭诉:"师父,我不想投胎!我放不下我的丈夫和孩子!我的孩子才三岁,我走了谁来照顾他?我的丈夫他还年轻,万一他娶了后妻,虐待我的孩子怎么办?我要守着他们,我要保护他们!"

慧远问道:"你守了两年,保护得了他们吗?"

刘氏愣住了。



慧远继续说:"你虽然有心,但你已经是魂魄,无法干预阳世的事情。你守在他们身边,他们看不见你,听不到你,你除了徒增痛苦,还能做什么?"

"可是,我舍不得他们!"刘氏哭道,"我每天看着我的孩子哭喊着要妈妈,看着我的丈夫日渐憔悴,我的心都碎了。我怎么能放得下?"

"正是因为你放不下,你的丈夫和孩子才会过得如此艰难。"慧远叹道,"你可知道,中阴身滞留阳世,会给活人带来阴气?你的丈夫之所以日渐憔悴,正是因为你的阴气缠绕。你的孩子之所以常常生病,也是因为你的魂魄太执着,影响了他们的阳气。"

刘氏大惊:"怎么会这样?我明明是想保护他们!"

"好心办坏事。"黑无常在旁边说道,"这位刘氏对亲人的执念太深,已经化作了怨念。她虽然不是恶鬼,但长此以往,必定会变成厉鬼,到时候害的就是她最爱的亲人。"

就在这时,殿外又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老者的魂魄冲了进来,他满脸怒容,咬牙切齿:"我不服!我不服啊!我一辈子清清白白,到头来却被小人陷害,含冤而死!我要报仇!我要让那个害我的人付出代价!"

白无常制止了他:"王老先生,您消消气。这里是佛门净地,不是您撒野的地方。"

慧远看着这位老者,眉头微皱:"施主,你已经死了五年了吧?"

老者点头:"没错!五年前,我在朝中任官,本是一片忠心为国。可我的同僚为了争权夺利,诬陷我贪污受贿。皇上听信谗言,将我下狱。我在狱中受尽折磨,最终含冤而死。"

"你心中有怨恨。"慧远说。

"岂止是怨恨!"老者怒道,"我恨不得将那个小人挫骨扬灰!这五年来,我的魂魄一直跟着他,想要找机会报仇。可是他身上阳气太盛,我无法近身。师父,求您教我一个法子,让我能够报仇!"

慧远摇头:"施主,你这是被仇恨执念所困。你可知道,你越是执着于报仇,你的魂魄就越黑暗?再这样下去,你不但报不了仇,反而会堕入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我不管!"老者吼道,"我就是要报仇!我清清白白一辈子,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

黑无常劝道:"王老先生,您听师父一句劝吧。您这五年来一直被仇恨驱使,已经快要变成恶鬼了。您看看您自己的魂魄,已经黑得快看不出人形了。再这样下去,真的会堕入地狱的。"

老者低头看自己,只见自己的双手已经变得漆黑如墨,指甲尖锐如刀。他吓了一跳,但很快又咬牙道:"就算堕入地狱,我也要报仇!"

慧远叹息:"执念深重,难以化解啊。"

他看着殿中的这三个魂魄,心中涌起无限悲悯。一个执着于财产,一个执着于亲人,一个执着于仇恨。这三种执念,正是《地藏经》中所说的,最容易困住亡魂的三大障碍。

白无常向慧远合十:"师父,这三位的情况您都看到了。他们都是因为执念太深,无法投胎。我们兄弟二人虽是阴司差官,但也只能接引魂魄,无法强迫他们投胎。还请师父开示,助他们一臂之力。"

慧远点头:"三位施主,请听我说。"

他的声音平和而坚定:"你们三人,一个执着于财产,一个执着于亲情,一个执着于仇恨。这三种执念,看似不同,实则根源都是一样的——放不下。"

张姓男子反驳道:"师父,放不下怎么了?人活一世,难道不应该为自己打算吗?我辛苦攒下的家业,凭什么要放下?"

"因为你已经死了。"慧远说,"你活着的时候,可以经营财产,可以享受富贵。但你死后,这些财产就与你无关了。佛经中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你带得走你的财产吗?带不走。你能带走的,只有你生前造的善业和恶业。"

刘氏哭道:"可是我的孩子怎么办?他才三岁啊,没有妈妈,他该多可怜。"

"你认为你守着他,就是在帮他吗?"慧远反问,"你想想,这两年来,你的孩子过得好吗?你的丈夫过得好吗?如果你真的爱他们,就应该让他们好好活下去,而不是用你的阴气纠缠他们。"

刘氏沉默了。

慧远转向那位老者:"至于你,执着于仇恨,更是愚痴。你说你一辈子清白,那么你应该明白因果报应的道理。那个害你的人,既然造了恶业,自然会有恶报。你何必用自己的魂魄去报仇?到头来,他受到报应,你也堕入地狱,两败俱伤,有什么意义?"

老者冷笑:"师父,您说得轻巧。如果是您被人陷害而死,您能放得下吗?"

"我能。"慧远平静地说,"因为我明白一个道理:放下不是放弃,而是解脱。"

三个魂魄都愣住了。

慧远继续说:"你们以为放下执念,就是放弃了自己在意的东西,所以你们不愿意。但你们错了。放下执念,不是放弃,而是接受现实,然后让自己解脱出来。"

"张施主,你放下对财产的执念,并不是说你这辈子的努力没有意义。而是说,你已经完成了你在阳世的责任,现在该去下一站了。"

"刘氏,你放下对亲人的执念,并不是说你不爱他们。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爱他们,你才应该放手,让他们好好活下去。你看,你的丈夫这两年一直走不出悲伤,你的孩子一直被阴气侵扰。如果你真的爱他们,就应该祝福他们,然后离开。"

"王老先生,你放下仇恨,并不是说你要原谅那个害你的人。而是说,你不要再让仇恨控制你的魂魄。因果自有定数,那个人该受的报应,一点都不会少。但你若一直被仇恨困住,最终受伤的只是你自己。"

三个魂魄听了慧远的话,都陷入了沉思。

良久,张姓男子开口:"师父,我明白您的意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怎么才能放下这些执念?"

慧远微笑:"好问。执念之所以难以放下,是因为你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你们能够真正理解,执念自然就会消散。"

刘氏急切地问:"什么道理?师父快说!"

老者也说:"师父,还请明示。"

慧远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正要开口,忽然殿外传来钟声。这是晨钟,提醒僧众该起身做早课了。



黑白无常对视一眼,白无常说:"师父,天快亮了,我们该走了。阳气上升,对这些魂魄不利。"

慧远点头:"那就改日再说吧。三位施主,你们好好想想我刚才的话。等你们想明白了,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可是师父!"三个魂魄异口同声地喊道,"您还没说那个道理呢!"

慧远笑而不语,只是合十念了一句佛号。

黑白无常带着三个魂魄走出殿门。张姓男子还在喊:"师父,您就告诉我们吧!到底是什么道理,能让我们放下执念?"

可是慧远和尚已经闭上眼睛,不再回答。

那么,慧远和尚所说的道理究竟是什么?为何理解了这个道理,执念就能消散?而这三种执念——对财产的执着、对亲人的执着、对仇恨的执着——它们的本质又是什么?为何会把亡魂困在中阴身中长达百年?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