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成功了!”伴随着一声声惊喜的欢呼,乳白色的豆浆在同学们眼前渐渐凝固,最终化作一方颤悠悠、嫩滑滑的豆腐。这里不是厨房,而是阜阳五中趣味化学社团的课堂。社团指导老师耿艳艳并未让惊喜止步于此,而是顺势抛出一个问题:“这粒小小黄豆,是如何历经‘修炼’,化身豆腐,并走向世界的?”
![]()
一时间,实验室里不仅飘散着化学试剂的气味,更弥漫着思接千载的韵味。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从西汉淮南王刘安的传说,聊到豆腐在唐宋的普及,再谈到它如何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使者,东渡日本、远播欧美。耿老师适时引导:“大家看,卤水‘点’豆腐,其实是一个典型的胶体聚沉过程。豆腐的发明与传播,不仅凝聚着我们祖先的生活智慧,还蕴藏着化学学科的科学道理,其过程更是一部生动的文化史。”
这样独特的“化学反应”,在阜阳五中趣味化学社已是常态。
![]()
开学初的“送你一朵小‘红’花”实验中,当无色的酚酞溶液遇碱瞬间变成娇艳的红色,美丽的小红花朵朵绽放,耿老师引导同学们将“小红花”视为鼓励与希望的象征,并以“酸碱相遇”来隐喻成长:“新学期,你们或许会面对‘酸性’的挑战——学业难题与升学压力,但也一定会收获‘碱性’的暖意——师长的教诲与同窗的友谊。正是这些相遇与‘中和’,沉淀为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力量。”
在“红心向党,喜迎国庆”主题社团课上,同学们用棉签蘸取铁粉置于火焰上方,看它在空气中迸发出璀璨火花。火光闪烁间,有同学动情说道:“我们每一个人,就像这微小的铁粉,看似平凡,但当无数个体为共同的目标汇聚一心,便能点亮最绚烂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
在阜阳五中,化学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方程式与定律——它是可以亲手“点”出的美味,是能开出鼓励之“花”的魔法,是可以为祖国庆生的“烟火”。它连接古今,融汇理与文,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滋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
正如学校化学组的老师们所说:“我们希望能打破学科的壁垒,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认识世界、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桥梁。当学生从一次实验中,既能体会科学的严谨与乐趣,又能联想到个人成长与家国情怀,这堂课的价值,便已远超知识本身。”
这,或许正是同学们纷纷高呼“这样的趣味化学课,请再来一打!”的真正原因。
文 / 刘银红 图 / 凡 伟 编辑 / 凡 伟
校对 / 刘银红
终审 / 朱颍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