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布】深秋的济南,白泉生态保护区里正上演着“泉涌白沙”的奇景。清冽的泉水从假山石中央喷薄而出,近半米高的水柱裹挟着洁白细沙,在阳光下如碎银跳波,又似玉帘垂壁。俯身细看,泉底白沙随水流翻滚起舞,恍惚间竟与千年前那个月光皎洁的夜晚重叠——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名将檀道济正是在此处,用一捧捧白沙演绎了“唱筹量沙”的千古智谋。(李继三)
据《南史·檀道济传》记载,当年檀道济率军伐魏,至历城时粮秣告罄,部下降魏者泄露军情。危急关头,他令士卒连夜在白泉畔堆沙为丘,以仅存的米粮撒于沙上,又命人高声唱筹计数。魏军清晨望见满地“粮堆”,以为宋军粮草充足,竟将降兵斩杀。当地老人们至今仍会指着梁王庄附近的沟壑说,那便是当年取沙量筹留下的痕迹,而白泉喷涌的白沙,正是那场军事奇谋的见证者。
![]()
“白泉钟乳色,黄鸟窃脂声”,明代诗人李攀龙笔下的景致,如今在修复后的泉群中再度鲜活。沿着青石板路前行,灰泉池里莲花点缀,鱼戏莲叶间;漂泉边市民排着长队汲水,桶绳碰撞泉沿的声响清脆悦耳。最动人的是稻田溯古景观,泉池旁稻浪随风翻涌,“稻田养泥鳅”的生态循环系统里,鳅田稻米正散发着清香。孩子们在亲水平台上赤脚踏溪,笑声与泉声交织,让人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北国江南”的风貌。
暮色渐浓,仿古廊亭下几位老者正讲述白泉的变迁。他们说,曾几何时,这泓名泉险些在城市扩张中沉寂,是地质雷达像给大地做CT般锁定泉脉,杉木桩勾勒的泉池轮廓、生态驳岸重构的水系脉络,让“石涌清泉玉作帘”的胜景得以重生。如今的白泉,不仅是水鸟栖息的乐园,更成了连接古今的纽带——檀公祠里的香火袅袅,与儿童乐园的欢歌笑语,共同谱写着“城泉共生”的新篇。
晚风拂过稻浪,泉声依旧。那喷涌的白沙中,仿佛还能听见当年士卒的唱筹声,混杂着李攀龙的吟咏、汲水人的笑语。千载时光流转,白泉始终以它的清澈与智慧,滋养着这片土地,也滋养着济南人心中那份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
济南市航拍协会融媒体中心摄制出品|以上视频图文版权所有 没有本会书面许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 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