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年开店10万家到一年倒闭近4万家,又一个行业批量跑路。药店数量为何越来越少了?
把时间往回拨几年,当时的药店完全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数据显示,在2019年到2022年的3年时间里,我国的零售药房总数由53万家增长到了62.3万家,增长幅度接近10万家。
要知道,同期我国奶茶店的数量也不过是48.6万家。当时一路高歌猛进的药店,不会想到“塌房”会来得如此之快。2024年,我国有将近4万家药店关闭,更有专家预测,2025年将会有10万家药店关门。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药店都干不下去了?
要想知道药店数量为什么减少,我们就要先搞清楚当初药店是如何走向辉煌的。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药店的数量有两个爆发点,分别是2017年以及2019年。2017年,我国开始全面实行医药分开政策。在这之前,患者在医院就医后,如果需要药物,就必须在医院的药房里面拿药。
这就导致许多医院在药价上小动作不断,比如在原价格基础上加成15%到20%,多出来的钱,医院就可以留下来补贴自身发展,但这无疑是增加了病人的负担。改革之后,患者可以凭借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甚至还可以在药店刷医保,这就给零售药店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红利。
到了2019年以后,药店迎来了又一个高峰。当时发生了什么,大家肯定都有印象,没错,就是疫情。相信大家对疫情期间排队抢口罩和退烧药的景象还记忆犹新,当时只要是个药店,就没有不赚钱的。
而且在2021年的时候,商务部提出了要扶持药品零售企业发展的主张,某些地区也开始取消药店的350米间距限制。自此之后,药店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一条街七八家药店的情况随处可见,许多头部药店企业纷纷突破了万店规模。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的零售药店总数达到了巅峰,一共是70.1万家,这个数字比同期的奶茶店数量还要多20万。
然而,也是从2024年开始,药店的数量开始急剧下滑。2024年全年关店3.9万家,目前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加剧。相关从业者预计,2025年全国药店数量可能会再减10万家。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迅猛发展的药店突然开始“开倒车”?
其实导致药店数量减少的原因无非就是3点。首先就是药店宰客行为严重,有些人只是想去买个几块钱的感冒药,工作人员上来就推荐单价几十块的药品,有时候甚至还会推荐昂贵的保健品。
其次是同药不同价的问题,有媒体发现,现在许多药店里面广泛存在门店价格比外卖价格高的问题。同一款布洛芬,门店的价格为29.8元,然而,在外卖渠道,它的价格却仅有19块钱左右,二者之间的价差达到了10块钱左右。这还不是最夸张的,某感冒颗粒口服液的价格竟然比外卖平台贵了两倍。
针对这个问题,有相关人士解释是因为外卖平台有优惠券,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既然消费者可以在网络平台购买到便宜又好用的药,那为什么还要去药店买呢?更何况,外卖还有一个门店比不了的巨大优势,那就是送货上门,消费者下好单不到半小时,药品就可以送到,这可比自己跑去药店购买方便多了。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国家监管政策的收紧。在医药分开改革之后,部分药店钻规则漏洞,通过空刷、盗刷医保卡,伪造医保药品进销存账目等手段违法套取医保基金。资料显示,在2019年到2022年3年的时间里,相关部门一共披露了180家次定点医药机构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其中涉及的零售药店一共有31家。
除此之外,部分定点医药机构甚至还涉嫌参与销售回流药。这些通过医保报销低价购入、经过回收后再次销售的药品,大多都是来源不明,并且没有科学的存储方式,很可能会导致药品失效,严重的甚至会危害患者的生命。针对这些违规的药店,政府会立即取消他们的医保定点资格,失去了医保这个大头收入,很多药店因此难以为继,最后只能关门。
针对目前的药店乱象,政府推出了许多专项整治措施。这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概就是药品追溯码制度。2025年7月1日,政府开始正式实施这个制度。从此以后,买卖药品一律要扫药品追溯码,没有码就不能够医保结算。
正常的药品只能有一次扫码销售记录,如果消费者查询到存在多余一次的记录,那么就意味着有可能买到假药或者回流药,消费者就可以根据此项向售出机构进行索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规避医保违规使用和回流药的风险。相信,伴随着这个政策的深入实施,如今药店市场中存在的乱象会得到有效的遏制。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