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产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专业有用的观点!
文/燕志华
11月1日,本来是西方万圣节,但是苏超以一场酣畅淋漓的激烈赛事,扮演了这一天的网络主角。近几年,万圣节总会引发一些争议,有人上升为意识形态的风险议题,但是苏超以积极昂扬的压倒性姿态,驱散了类似的网络雾霾。同时,近几天国内网络无战事,没有引爆网络舆情,形成了新闻空窗期,也有利于苏超的大规模传播。
![]()
苏超是正能量引爆大流量的典范。它告诉我们,并非只有突发的离奇的东西才能引爆流量,而很多非主流、边缘化的东西之所以能够引爆流量,恰恰印证了流量爆发的底层逻辑,在于它触碰到了传统伦理道德和日常规范,被反弹、被围观而爆发为流量。它们其实是和网民心底的真善美的追求形成了强烈的冲突的,由此引发了好奇围观。如果没有强大的传统文化心理,很多流量不会如此汹涌。中国网民隐藏于心底的真善美的需求,一直未被真正满足过,却被过度商业化的流量策略,以算法、成瘾等各种方式进行了强行灌输,成为一种类似三聚氰胺的东西,导致我们很多人,都处于一种精神文化上的亚健康状态。
苏超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要在满足网民真善美的这个领域,生产更多优质的东西,而其突破口,就是围绕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进行挖掘。很多低俗的东西,乔装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也确实爆发了流量,但是这种内容和喜闻乐见之间的分界线,是文化。需要够得上文化的台面,才能称得上是喜闻乐见的东西。
我在此前提出过,苏超填补了长三角没有大型民间活动的空白。而东南多省,都有赛龙舟、游神、祭祖等全民文化,长三角恰恰缺乏这一块的公共民间活动。但是富裕发达地方的居民,亟需一种在家和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空间”,来满足自己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西方的周末教堂、街头的露天咖啡场所、城市足球或者篮球比赛就属于这种第三空间。中国的咖啡屋也算,但是不具有全民性,古代的茶馆也算,是最早的“路边通讯社”,但是如今被商业化大潮冲垮了。正是缺乏这种大型的可以共享的第三空间,所以这种巨大需求爆发为全民旅游,成为社会宗教,人们以行走在路上来当做一种空间的消费。如今苏超成功成为为全民狂欢项目,接下来如何继续挖掘民间文化活力,确保它成为一项民间文化传统持续举办,成为江苏的“新民俗”,是个极大的课题。
今天我们已经形成了关于苏超的一些共识,其中之一是苏超是很难复制的。它是苏式特产。为什么这么说?它需要经济的投入,也需要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也需要一大批需要精神消费的、也能“说走就走”的市民群体,还需要政府的“相对无为”,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权力要学会隐身,做好幕后服务,公共媒体和社会组织要相对发达。苏超更是一场文旅的狂欢,是一种巨大的情绪价值,各地文旅部门需要有丰富的城市旅游资源、服务资源、服务精神可以供给。同时,苏超需要各个城市之间势均力敌的比拼,“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而“散装江苏”“十三太保”提供了这种“天时、地利、人不和”的条件,苏超是江苏各市“形散神不散”的最佳证明,是江苏所能生产的最新的、可供全民观摩的“社会成果”。上面种种,都是江苏可以综合性地一并满足的。这其实也给各地一个启示,那就是需要根据地方资源禀赋条件,找到地方综合供给能力最强的社会文化资源,然后从中挖掘流行时尚因素,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
同时,苏超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是很难模仿的。比如官方下场造梗、常州“愈输愈火”的现象,这需要极大的文化包容和文化自信,需要官方主动放低身姿与民同享同乐、接受网络的揶揄,这实际是一种社会民主现象。这需要打破权力高高在上的形象,主动放权和让渡,为地方发展放下“官架子”。仅凭这一点,很多地方就做不到。勇于自黑的背后,有一种自信的底气。常州“愈输愈火”,表面看是苏超的“花絮”,其实细想一下,这或许才是苏超的“里子”,是江苏发展精气神的一个侧面。
如今首届苏超轰轰烈烈落下了帷幕。开赛之初和中程,人们预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泰州最终夺得了冠军。但是现在想想,其实这是更好的结果。
苏超一路打过来,南通队的强大实力是有目共睹,并且不孚众望,一路打入决赛,争夺冠亚军。但是大家想想,如果南通顺利获得了冠军,社会心理会是怎么看?
如果真是这样,和事先猜测的一样,这就打破了悬念,苏超的魅力消失了一大半。人们会想到,明年的苏超冠军,大概也是这个结果。人们对于苏超的盼头就消失了一半。
而泰州夺得冠军,效果大不一样。作为中程跑出的黑马,泰州通过点球淘汰了南京队,最后又通过点球战胜了南通队,连续挑落两个“南哥”,让人们看到这才是足球,不拼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哪个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可以说,泰州队夺冠,充分证明,足球的魅力就在于充满了悬念和不确定性。你只要参与,就有希望。这个结局,成为一个激励,其实已经悄然擂响了下一个赛季的战鼓。
那些战胜过泰州队的城市,会觉得明年大有希望,渴望球场再战;南通一路顺风顺水,最后马失前蹄,更渴望卧薪尝胆,来年再战,王者归来,名至实归;南京队在“窃喜”之余,更觉马年来临,大有可为,“南哥”帽子,非我莫属;其他各市,旧怨未了,又添新恨,明年春暖花开之日,必是战场再见之时……即便是常州,或许也为明年设立了一个“小目标”,能否比赛进个球?
当然,苏超如果能够确保连续举办,商业化的引入或是难免的。商业本身就是社会的动力机制和润滑机制。城市会成立球迷组织,周边经济会出现,围绕球场会出现休闲场所和商业街区,城市的“第三空间”会成长起来。每逢比赛,会出现演唱会等周边嘉年华活动,各种文创也会层出不穷。城市出现各种“第三空间”,它本身就会自动进行空间生产,从而推动各种休闲文化活动的出现和发展。
作者简介:
燕志华 博士
高级记者/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管理顾问(具体参阅百度百科)
教育舆情
从司马南罗永浩到张雪峰:网络新迹象
“亮证女”事件:更好的通报应该怎么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