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8“泰州”舰在舟山港重新亮相。这艘2006年服役的老舰,曾被誉为东海舰队的“明星舰”,如今却以一个全新的“国产化战舰”身份回到公众视野。从舰载导弹、雷达系统到防空武器,几乎所有的俄制核心装备都被彻底替换。
这次改装,不仅意味着中国海军彻底告别了对俄制装备的依赖,也标志着军工体系的独立自主迈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这套曾被称作“近防之王”的系统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中国为什么宁愿全部推倒重来,也不要继续保留?
![]()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2023年下半年,“泰州”舰和“宁波”舰同时进入船厂进行大规模升级。改装的消息在当时并未公开,直到2025年8月,泰州市领导前往舟山港慰问舰上官兵,才首次对外确认:泰州舰即将完成一级修理,很快将归队列装,并重新恢复战备状态。
这艘舰的前身可不简单。2006年2月,泰州舰正式加入中国海军东海舰队,属于第二批从俄罗斯引进的现代级956EM型驱逐舰。
![]()
满载排水量接近8000吨,是当时中国海军吨位最大、火力最猛的水面舰艇之一。它搭载的“日炙”超音速反舰导弹、“卡什坦”防空系统和“顶板”三坐标雷达,曾让周边国家对中国海军刮目相看。
可惜风光没能持续太久。仅仅十几年,中国海军就完成了从引进到自主研发的跨越式发展。原本引以为傲的俄制装备,逐渐显露出技术老旧、维护困难、性能落后的短板。尤其是“卡什坦”系统,在实战演练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
“卡什坦”系统看起来很唬人,实际上问题一箩筐。两门30毫米六管机关炮并排安装,火力看似凶猛,实则在高速射击时相互震动干扰,严重影响命中精度。更加致命的是,它的火控响应时间过长,达到6.5秒,面对现代掠海飞行的超音速导弹时,根本来不及精准拦截。
更别提那套老掉牙的雷达和传感器,集成度低、重量大、故障率高,完全无法融入现代化的作战体系。因此,这次改装中,“卡什坦”系统被彻底拆除,换上了国产化程度极高的1130近防炮系统和红旗-10防空导弹。
![]()
1130近防炮的表现堪称惊艳。每分钟高达11000发的射速,火控系统精准、反应快,能同时跟踪多个目标,对3马赫速度的导弹命中率高达96%。搭配红旗-10的红外成像制导能力,新体系不仅更快、更准,还能构建多层次末端防御网。
导弹系统也迎来了全面升级。原本号称“航母杀手”的“日炙”导弹,虽然飞得快、声势大,但体积庞大、射程不足、抗干扰能力差,已无法适应现代海战需求。这次改装后,泰州舰换装了国产鹰击-12A超音速反舰导弹。
![]()
鹰击-12A的进步可以说是跨时代的。射程从“日炙”的240公里提升至500公里,速度飙升至4马赫。更重要的是,导弹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占用空间更少,还能为导弹舱加装装甲,提高整体防护能力。这也意味着,泰州舰的攻击范围和生存能力都获得了实质性提升。
防空能力的提升同样不容忽视。原本“泰州”舰使用的是单臂发射架,发射间隔长、防空效率低。如今升级为48单元的H/AJK16型垂直发射系统,不仅数量较杭州舰、福州舰的32单元大幅提升,还可兼容红旗-16B、红旗-16FE等多种导弹,真正具备中远程防空和反潜作战能力。
![]()
雷达系统也进行了重大更新。俄制“顶板”雷达被国产382型雷达所替代,探测距离和数据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可以同时跟踪20个以上目标轨迹。而原来的“音乐台”雷达也被改成了国产366型,即使美国早年获取了“音乐台”的技术参数,也无法破解新型雷达的信号处理逻辑。
这些变化,背后是整个技术链条的断舍离。不仅是武器系统,“泰州”舰在信息化方面也完成了质的飞跃。全舰接入全新国产作战指挥系统,数据链与航母编队、052D、055型驱逐舰实现无缝对接。它还能接收无人机传来的侦察数据,远程锁定目标,发起超视距打击。
![]()
虽然几乎所有俄制装备都已淘汰,但有一样武器保留了下来,那就是双联装AK130舰炮。原因很简单,这门舰炮火力强大、口径大、杀伤力高,在对岸火力支援任务中极具实用价值。
相比之下,国产同类火炮暂时还无法完全替代,因此在升级中对其进行了火控系统的国产化改造,继续服役。
![]()
动力系统方面,“泰州”舰依旧保留了原有的GTZA674型蒸汽轮机。这套动力装置虽然是俄制,但性能稳定、功率强大,最高航速可达32节。只需翻修锅炉管道便可继续使用,既节省成本,又能保持舰艇的高机动性。
改装成本控制得相当到位。借助杭州舰、福州舰此前的经验,改装效率大幅提升。据估算,泰州舰的改装费用仅相当于一艘052D型驱逐舰的三分之一,但战斗力已接近后者。而且,经过这次升级,它还能再服役10到15年,继续守护东海方向。
![]()
目前,泰州舰已正式归建,开始执行全训考核任务,将重新列装东海舰队。作为东海舰队吨位最大的战舰,它将与052D、055等新型舰艇一同执行联合任务,在战术协同和火力覆盖上具备独特优势。
回顾这艘战舰的蜕变过程,可谓是中国海军发展轨迹的一个缩影。从90年代引进现代级作为补课工具,到如今实现几乎全面国产化,每一次拆除和更换,都凝聚着中国军工的智慧与突破。特别是对“卡什坦”系统的彻底摒弃,体现了中国海军对装备性能的精准判断与战略眼光。
![]()
今天的“泰州”舰,不再是当年那个靠俄制装备撑门面的“外来户”,而是真正融入中国海军体系的“硬核战舰”。它不是中国造舰实力的终点,而是又一次腾飞的新起点。这艘军舰的每一次出航,都是中国自主国防技术实力的体现。
“泰州”舰的改装充分展现了中国海军的独立、自主与进步。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中国不仅彻底甩掉了对俄制装备的依赖,更在装备性能、战术体系、信息化建设上实现全面超越。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老舰新生”的故事,继续书写中国海军的辉煌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