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在白酒企业三季报密集发布的阶段,一条数据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被业内誉为“千年国酒老二”的五粮液,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缩水70亿元,净利润下降超10%,其中第三季度单季收入更是暴跌逾五成。
长期以来,白酒板块都被视为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柱,即使在经济波动时期,头部品牌通常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那么,为何如今五粮液会突然出现如此显著的业绩下滑?在整个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是否仍有企业能够实现逆势上扬?这一现象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产业变迁逻辑?
![]()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首先将视野拓展至整个上市白酒阵营。数据显示,2025年1-9月,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冰火两重天”格局。
仅有两家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的双重正增长,其余17家均陷入营收与利润双双下滑的困境。而这仅有的两位“逆行者”,正是行业龙头贵州茅台和近年来持续发力的山西汾酒。
茅台在前三个季度录得约6%的营收与净利增幅,表面看守住了基本盘,但细究其单季表现则暴露出隐忧。
![]()
第三季度,茅台的收入与利润增速已近乎停滞,若此趋势延续,四季度能否延续增长仍存不确定性。
山西汾酒的情况也大体相似,虽然整体业绩保持韧性,但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微降1%,显示出增长动能正在减弱。
相较之下,作为高端白酒第二梯队的核心力量,五粮液的表现堪称断崖式下挫。今年1至9月,其实现营收609.4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5.11亿元,两项关键指标降幅均超过10%。
![]()
尤为严峻的是第三季度,公司单季营收仅为81.74亿元,同比下降53%;净利润同比锐减66%,创下近年来最大跌幅。如此惨淡的数据,几乎等同于市场端出现了“动销停滞”的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时五粮液董事长曾从钦曾公开表示,公司将力争实现与宏观经济同步的增长目标,即约5%的年度增幅。
但从当前财务表现来看,这一预期显然难以达成,这也标志着五粮液连续两年未能兑现既定业绩承诺。
![]()
事实上,此次危机并非毫无预兆,问题根源直指五粮液最为核心的支柱产品——第八代五粮液(简称“八代普五”)。
对于高端白酒企业而言,主力产品的市场价格不仅是品牌价值的体现,更是决定盈利水平的关键变量。
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以八代普五为主导的核心产品线贡献了410亿元销售收入,占总营收比重高达80%以上,其战略地位无可替代。
![]()
为了提振业绩,曾从钦于2024年初主导了一轮价格上调,将八代普五出厂价由969元/瓶提升至1019元/瓶。然而理想中的价格传导并未实现,现实市场反应冷淡。
截至10月31日,“今日酒价”公众号披露,52度八代普五的批发价仅徘徊在855元左右,不仅远低于出厂价,相比年初还出现了明显回落。
电商平台的价格战更为激烈:京东自营旗舰店通过“百亿补贴”后,实际成交价低至820元;天猫超市同类产品售价亦不过845元。
![]()
据多家券商实地调研反馈,终端零售环节中,八代普五的实际销售价格已跌至820元区间,较年初累计下滑近100元。
这种“批零倒挂”的局面,不仅严重侵蚀经销商的利润空间,更动摇了市场对五粮液品牌溢价能力的信心。
为遏制价格滑坡,曾从钦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果断举措。作为一名具备经济学背景的企业管理者,他深知价格体系对高端品牌的深远影响。
![]()
2024年初,五粮液启动“控货稳价”策略:一方面,主动削减2024年度经销商合同供货量20%,通过控制供给缓解渠道库存压力。
另一方面,暂停八代普五的常规供货,并要求经销商回购市场上低于900元/瓶的产品,该政策已在华东、华南及华中多地得到验证。
同时,公司强化渠道管控,明确划分传统渠道与线上销售渠道边界,组建专项小组实时监控主流电商平台的价格行为,力图解决长期存在的“线上线下价差过大”难题。
![]()
短期内,上述措施确实带来一定成效,八代普五市场价格一度小幅回升。但整个白酒产业链仍面临巨大的库存积压问题,尤其是流通环节积货严重,缺乏支撑价格持续反弹的基础。
有分析指出,五粮液三季度的深度回调,实则是行业下行周期中的主动战略调整——牺牲短期业绩换取渠道去库存与价格体系修复。
从长远视角看,此举有助于企业摆脱历史包袱,轻装前行。而今年“双节”期间的市场动销反馈表明,八代普五在当前价位下的出货节奏已趋于顺畅,库存压力有所缓解。
![]()
在推进“控货稳价”的同时,五粮液也在加速营销体系改革,试图通过重构渠道结构与消费场景打开新增长通道。
曾从钦将2025年定义为“营销执行提升年”,早在春季便启动全面营销体制改革:撤销原五粮液品牌事务部,整体并入酒类销售公司统一管理。
随后将原有的27个营销大区整合为北部、南部、东部三大区域中心,构建起“总部—区域中心—终端”的垂直管理体系,增强对一线市场的掌控力。
![]()
在渠道拓展方面,五粮液投入力度不减。2025年上半年,新增合作终端7990家,开发企业级客户60家。
持续推进“三店一家”建设(体验店、专卖店、旗舰店、品鉴家),累计新增242家;在20个重点城市推行终端直配模式,有效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运营成本。
数据显示,经销渠道仍是五粮液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半年出货额达280亿元,占总营收比例接近56%。
![]()
为应对消费群体代际更替,五粮液积极布局新兴消费场景,其中宴席市场成为重点突破方向。
通过设置高扫码奖励机制,推动消费者开瓶参与互动,上半年宴席场次与扫码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服务终端消费者超283万人次,在存量竞争环境中成功挖掘出新的增长潜力。
产品结构优化也是此次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五粮液计划进一步夯实“1+3”产品矩阵,加大对五粮液1618、低度系列等细分品类的资源倾斜。
![]()
今年4月下旬,公司举办大型新品发布会,一次性推出涵盖主品牌、浓香系列在内的17个新产品系列,精准切入商务接待、婚宴庆典等主流使用场景。
但由于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在促销投入上趋于谨慎。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为66.3亿元,同比减少约11亿元,反映出管理层在当下阶段更加注重成本效率与财务稳健性。
值得肯定的是,五粮液的一系列转型动作已初见成效,最直观的体现是合同负债的变化。作为衡量经销商打款积极性和未来信心的重要指标,合同负债常被称为酒企的“隐形蓄水池”。
![]()
截至2025年9月末,五粮液合同负债达92.68亿元,虽环比略有回落,但相较去年同期的70亿元增长超过22亿元,说明渠道信心正在逐步回暖,为后续复苏积蓄动能。
除深耕国内市场外,五粮液亦加快国际化步伐,探索海外增量空间。
早在2024年12月,曾从钦就明确提出“完善国际渠道布局,巩固海外华人消费基本盘”的发展战略。
![]()
今年以来,公司高层频繁出访海外:4月,总经理华涛带队开启“五粮液和美全球行”日本站活动,首家授权海外体验餐厅正式落地东京。
7月,副总经理王源培率队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与瑞典斯德哥尔摩,深入考察当地餐饮、商超等零售终端,收集一手市场情报。
作为企业掌舵人,曾从钦本人亦多次亲赴境外调研,10月29日借APEC平台启动韩国站活动,并实地走访仁川机场免税店、乐天玛特酒类专柜等核心渠道,与本地合作伙伴深入交流。
![]()
为适配不同地区的饮酒习惯,五粮液在产品创新上也做出尝试。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欧洲市场推出白酒基底鸡尾酒,在韩国上线气泡酒新品,凭借独特风味与文化融合理念赢得当地消费者喜爱,市场反响积极。
不过必须清醒认识到,白酒作为中国特色烈酒,在海外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境外营收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依然偏低。国际化之路注定漫长,需长期投入与耐心培育。
![]()
面对行业周期性低迷与业绩压力,五粮液管理层通过多重方式向资本市场传递信心。
10月底,公司同步发布两项重磅公告:一是拟派发现金红利约100亿元,这一分红规模在当前盈利环境下尤为难得,彰显企业对股东权益的高度负责。
二是宣布自4月启动的增持计划已圆满完成,六个月内累计买入金额达8亿元,充分体现了高管团队对企业前景的坚定信念。
![]()
此外,管理层多次公开强调,未来将聚焦“五个一流”体系建设,首要任务便是“打造高效战略管理与执行体系”,全面提升组织执行力,增强穿越周期的能力。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较为理性:三季报发布后,五粮液股价短暂回调,但迅速企稳回升,目前市值稳定在4600亿元左右。
这一走势背后,既体现出投资者对五粮液“控货稳价”“营销革新”等应对策略的认可,认为企业已进入主动调优阶段;同时也反映出市场对白酒行业长期价值仍持乐观态度,相信头部品牌凭借深厚底蕴与渠道优势,有望在调整期后迎来复苏。
![]()
回顾过去一年,本轮白酒行业的寒冬来势之猛、持续之久,远超以往。
不只是五粮液,其他一线品牌同样举步维艰:泸州老窖第三季度营收下滑9.8%,利润下降13%,虽略优于此前机构预测的20%跌幅,但仍未能扭转颓势。
古井贡酒作为近年成长性突出的企业,第三季度遭遇重创,营收骤降52%,净利锐减75%;洋河股份延续低迷状态,第三季度再度录得亏损。
全行业的集体下滑,本质上是居民消费需求收缩的真实写照。
![]()
随着消费观念趋于理性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压缩非必要支出。“男人不喝酒、女人不化妆”的说法虽显夸张,却折射出当前消费意愿的整体降温。
即便是此前备受追捧的新消费赛道,近期也普遍遭遇股价破位下跌,消费复苏之路依旧道阻且长。
对五粮液而言,2025年无疑是极具挑战的一年,业绩大幅跳水使其“千年老二”的行业地位受到严峻考验。
![]()
但从另一维度审视,行业调整期恰恰为企业提供了“修炼内功”的宝贵窗口。通过本轮渠道清库存、营销体系重构与全球化试水,五粮液正系统梳理内部短板,优化业务生态。
未来,随着消费情绪逐步回暖与企业自身竞争力不断增强,五粮液能否重拾增长引擎,再度稳固其行业领先地位?
答案尚待时间揭晓,但至少可以确认的是,五粮液已经迈出了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