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当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于10月29日公布“70亿至140亿美元”这一沉重数据时,这场持续整整31天的联邦政府停摆,终于从政坛角力的抽象叙事,演变为千家万户可感可知的现实创伤。
比经济损失更刺目的,是这些数字背后无数普通人的生活困境——联邦雇员账户上迟迟未到账的工资单、家庭账本中不断累积的逾期账单,以及寒冬夜晚里难以入眠的担忧。民生之痛日益加深,而华盛顿的政治精英却仍在议事程序的泥潭中反复拉锯。
总统特朗普深夜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声,敦促共和党果断启用所谓的“核选项”,民主党则坚守参议院议事阻挠机制寸步不让。这场政治僵持不仅考验着国家治理能力,也迫使人们重新审视:美式民主所宣称的“为民服务”理念,为何在现实中常常退化为一场牺牲民众利益的政治消耗战?
![]()
回顾美国政府停摆的历史,31天虽未破纪录,却已足够让社会代价层层叠加。2018至2019年那次长达35天的停摆,曾造成约11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如今本轮停摆预估上限已达140亿美元,数字的增长映射出更多底层家庭正滑向生存边缘。
导致此次危机陷入无解循环的核心症结,正是参议院那项名为“议事阻挠”的制度设计。这项规则名义上意在保护少数派权利,防止多数党专断,但在实际运作中早已异化为两党对抗的战术武器。
根据现行规定,绝大多数立法需获得参议院100名议员中的至少60票才能推进。这意味着即便某党占据多数席位,只要反对派联合抵制,法案便无法通过,立法进程随即陷入瘫痪。
![]()
目前共和党以53席对47席领先于参议院,但面对需要60票支持的拨款法案,这一微弱优势形同虚设。制度设计上的高门槛,使得执政党即便掌握权力,也无法有效施政。
事实上,该规则引发争议由来已久。上世纪50年代,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斯特罗姆・瑟蒙德为阻止民权法案通过,曾创下连续演讲24小时18分钟的历史纪录。自那时起,“议事阻挠”便成为拖延立法、阻碍改革的代名词。
打破僵局的声音,正来自前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10月30日,他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长文,措辞激烈地呼吁共和党动用“核选项”——即单方面废除议事阻挠规则。
![]()
“现在是共和党亮出底牌的时刻,”他在文中写道,“必须立即采取所谓‘核选项’,彻底终结议事阻挠!”
熟悉其政治风格者并不意外,特朗普对这一机制的不满早有端倪。早在2017年首个总统任期内,他就曾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直言,议事阻挠规则“从诞生之初就是个错误”,并称其“极不公平”。
在他看来,当前共和党掌控参议院,正是推动制度改革的最佳时机。“民主党从未如此极力捍卫某项规则,因为他们清楚一旦被废除,未来他们也将拥有同样权力。现在我们掌权,若能履行职责,这场荒唐且破坏国家稳定的‘政府停摆’将立刻终结。”
![]()
文章结尾,他再次强调:“选择非常清晰:启动‘核选项’,废除议事阻挠,让美国再次伟大!”
这番言论在共和党内部激起不同反响。坚定支持“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的佐治亚州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迅速响应,在社交平台以多个感叹号表达强烈赞同。
相较之下,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的态度则显得含糊其辞。他公开表示“政府停摆必须结束”,却始终回避是否支持废除议事阻挠规则这一关键问题。
![]()
另有如蒙大拿州众议员乔希・霍利等共和党成员,则更关注停摆对基层民众的实际冲击,认为不应让程序性争执凌驾于百姓基本生计之上。
党内分歧的背后,是一种深层顾虑:历史上两党均对“核选项”保持警惕。若共和党此时废除议事阻挠,未来民主党重掌政权后亦可依样行事,推进自身激进议程。今日之便利,或成明日之掣肘,这种不确定性令许多共和党人踌躇不决。
民主党方面,则牢牢把持议事阻挠作为谈判筹码,坚决拒绝轻易让步。
![]()
他们提出明确条件:若要换取民主党对拨款法案的支持,必须撤销特朗普今年7月签署的支出法案中有关削减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的内容,并延长《平价医疗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的财政补贴期限。
医疗补助计划关乎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医疗服务,《平价医疗法案》更是数百万美国人获取医保的重要渠道,被视为维系生活的“生命线”。民主党坚持认为,在政府停摆期间,这些核心民生项目不容妥协。
然而部分共和党人却抛出未经证实的说法,声称民主党此举实为“向无证移民提供免费医疗福利”。实际情况是,除紧急救治外,无证移民依法不具备申领联邦医疗项目的资格。此类说法更像是出于政治目的制造舆论对立。
![]()
随着停摆时间不断延长,越来越多公众开始反思这场政治困局背后的体制缺陷。美式民主长期标榜“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但在实践中,这些机制常演变为政党间相互掣肘、决策停滞的工具。
议事阻挠本意在于防范多数暴政,如今却沦为少数派挟持整个立法系统的手段;政党博弈本应聚焦政策优劣,现却堕落为“为反对而反对”的权力游戏。
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的140亿美元损失评估,不仅是对经济运行的警钟,更是对美国治理体系效能的一次深刻质问:当政治人物将精力集中于规则操控与立场对峙时,谁来回应那些在严寒中挣扎求生的普通人?
![]()
眼下,特朗普倡导的“核选项”仍在社交网络持续发酵,共和党内部意见仍未统一,民主党亦无松动迹象。这场政府停摆何时收场,尚无明确答案。
可以确定的是,每多延续一天,就有更多家庭面临断薪断供的风险,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也可能继续攀升。
或许最终局面将以某一方让步告终,但若不触及制度根源,类似的政府停摆危机仍可能周期性重演。
毕竟,真正的民主不应沦为政客手中的“权力棋局”,而应成为保障人民福祉、高效回应社会需求的“行动纲领”。这一点,或许是美国在这场为期31天的治理危机中最值得深思的课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