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100分钟的会晤结束后,特朗普根本来不及休息,就立马启程回国了,难道是要为明年4月的重头戏做准备?
![]()
当地时间10月30日中午,地点韩国釜山,一场持续100分钟的中美元首会晤刚刚落下帷幕。
会谈结束之后,特朗普与中方领导人一起走出会场。
现场视频显示,俩人都是面带微笑,在分别时再次握手,简短交谈,而且特朗普是亲自送中方上车离开的。
看得出来,这场外交互动是积极的,有成果的,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知道,这背后还隐藏着更为深远的战略考量。
因为在和中方寒暄道别之后,特朗普就立即乘专机启程回国了。
他这种匆忙的行程安排,到底透露出了什么信号?
![]()
咱们先来看看这次会晤达成的具体成果。
第一,美方宣布将芬太尼相关产品关税从20%下调至10%,中方则恢复采购美国大豆。
这两个议题很经典,是这段时间特朗普政府经常挂在嘴边念叨的。
为什么呢?因为芬太尼问题关乎美国国内社会治理痛点,每年造成数万人死亡。
而大豆贸易则直接牵动美国农业州的经济命脉。
那些“大豆州”大多都是共和党的“票仓”,那些豆农,也几乎都是特朗普的支持者。
这段时间中国停购美国大豆,让特朗普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所以这个事情,是必须首先拿出来谈的。
![]()
当然,特朗普在芬太尼相关产品关税上的让步也是我们愿意看见的。
这种各取所需的"速赢"模式,为后续更复杂的谈判奠定了基础。
但问题在于,这些成果能否经得起考验?
第二,在俄乌问题上达成携手合作的共识。
特朗普说,中美双方已经同意就乌克兰问题“共同努力”,看看能否取得一些成果。
在此之前特朗普已经多次喊话,希望中方能出面解决这个持续了三年多的冲突。
第三,稀土问题。
特朗普说这个问题“已经解决”,预计中方会取消一些出口限制。
但具体的信息,可能还要等到之后才公布。
![]()
第四,确认访华行程。
在返程的空军一号上,特朗普明确表示,他会在明年4月份访问中国,在这之后中方也会受邀去美国一趟。
这么看来,中美谈的还算愉快,那特朗普为什么不趁热打铁留下来在APEC峰会上露个脸,反倒如此急切地返回美国呢?这似乎不太符合他对闪光灯情有独钟的人设。
其实特朗普此举并不难猜,跟以下两点原因有关。
首先就是美国国内的现实压力。
大豆库存积压已达历史高点,农业州农民的不满情绪持续发酵;芬太尼危机更成为社会顽疾,直接牵动选情民意。
![]()
特朗普需要立即着手落实会晤成果,向国内展示实实在在的外交成绩。
其次就是为访华做准备。
现在距离明年4月的访华计划只剩不到半年时间。
美方团队需要在这段有限的时间内,将此次会晤达成的共识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政策方案。
从经贸往来到科技合作,从全球治理到地区安全,每一个议题都需要精心准备、细致推敲,一点都马虎不得。
看看2017年特朗普上任后的访华行程就知道了,那时候中美虽然签署了巨额商业协议,但还是没有解决中美关系的结构性问题。
![]()
而这一次,双方显然都吸取了教训,与其追求表面热闹的签约仪式,不如务实推进可控范围内的实质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晤之后,中美双方都表现出了建立"防火墙"的意愿,希望能防止局部摩擦演变成全面对抗。
这种务实的认识,或许比任何具体协议都重要。
但是话说回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朗普明年4月的访问还是面临着多重挑战。
比如稀土供应链、高科技制裁、人工智能治理等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美国国会内部的对华强硬派也可能跳出来搞破坏,阻挠相关协议的落实。
另外,双方在执行机制上的缺失,也可能导致这次达成的共识停留在纸面。
![]()
不可否认,100分钟的会晤可以解决具体问题,但难以化解深层矛盾。
所以特朗普团队匆忙回国,也算是对时间紧迫的清醒认识。
他们需要在未来几个月内,为明年4月的访问准备一份足以突破现状的路线图。
也就是说,这场外交博弈才刚刚开始。
特朗普专机起飞的同时,中美关系的新一轮考验也已经启动。
明年4月的访问能否成为中美关系的转折点,将取决于未来半年双方团队的智慧和诚意。对此,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