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7 月 3 日清晨 6 点 24 分,贵州黔西市堡堡寨村的监控记录下 49 岁农妇王秀珍最后的身影:她背着背篼、攥着镰刀走出家门,绿色雨鞋踩过院坝积水,像往常一样去割草。谁也没想到,这位村民眼中勤劳和善的妇人,正走向死亡深渊。
![]()
四天后,因联系不上母亲,远在外地的儿子杨舟调看监控发现异常。亲戚踹开家门时,圈里的鸡已饿死,猪牛瘫倒在地 —— 主人早已失联。
![]()
此时,家住两三百米外的同村村民熊某主动找上门,这位王秀珍二嫂的同居男友、平时被喊 “伯伯” 的半个亲戚,成了搜救队伍的核心组织者。
![]()
“他比我们还急,天天来家里吃饭,反复问‘找到没有?警察怎么说?’” 杨舟后来回忆,直到警方破案他才惊觉,这张 “热心面孔” 竟是真凶。
![]()
2021 年帮王家宰牛后,熊某与王秀珍建立联系,从日常寒暄逐渐发展到一天十几个电话轰炸。2023 年 5 月,不堪骚扰的王秀珍开始拒接,短短一月内熊某拨打近 60 次电话均无果,怀疑被拉黑的他心生怨恨。
![]()
案发当日,熊某在红薯地拦住王秀珍,伸手骚扰被对方用镰刀甩开。趁其蹲身割草时,他拽出尼龙绳勒住其脖颈,直至断气后仍补勒 30 分钟。
![]()
为掩盖罪行,他当晚扛着锄头返回,扒光死者衣物抛入石缝,搬来两块分别重 108.7 斤和 153.1 斤的巨石压住,再填土夯实 —— 这重量需两个壮汉才能挪动。更阴狠的是,他深夜将王秀珍的镰刀、雨鞋送回杨家院坝,伪造 “离家出走” 假象。
![]()
在近一个月的搜救中,熊某全程参与张贴启事、组织搜山,甚至更新 7 条唱歌短视频伪装悲情,其中一条配文 “你离开以后……” 的合成视频堪称讽刺。转折出现在一场法事上:道士做法时,所有人都围观,唯独熊某躲在远处,喊几次都不动窝。此后他变得茶饭不思、动辄发火,暴露了心虚破绽。
![]()
最终,警方通过捕捉到王秀珍手机的异常信号锁定嫌疑人,2023 年 7 月 26 日将熊某抓获。
经查,王秀珍手机内与熊某有 197 条通话记录,大量为单方面拨打。而长期独居、欠债困顿的熊某,因嫉妒王秀珍完整稳定的家庭,叠加被拒绝的怨恨,心理逐渐扭曲,最终走向极端。
心理学上将这类人归为 “被动攻击型人格”:表面顺从,内心积怨,爆发时手段更隐蔽残忍。
2025 年 6 月,贵州高院二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熊某死缓并限制减刑,认定其 “指认埋尸地属认罪悔罪”。但检方抗诉认为其毫无悔意,家属更无法接受:“勒颈 30 分钟、埋尸毁证、装好人演戏,这叫悔罪?” 他们提交申诉,要求追加强制猥亵、盗窃罪名,并改判死刑立即执行。
9 月 12 日,高院立案受理再审,目前案件仍在审理中。
此案撕开了熟人犯罪的残酷真相:数据显示,类似案件中熟人作案率高达 70% 以上,施害者常利用信任降低受害者防御值。
熊某的伪装恰是典型 —— 以 “半个亲戚” 身份获取信任,用 “热心助人” 掩盖罪行,印证了 “魔鬼常以熟人面孔藏身” 的论断。
愿法律最终能还逝者公道,更警示世人:警惕过度情感索取的熟人,莫对沉默孤僻者的异常掉以轻心。毕竟,没有任何 “求而不得”,能成为剥夺生命的借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