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美国这个国家的本性,动不动就是用武力威胁其他国家。
当地时间11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投下一枚“外交炸弹”。他宣称,如果尼日利亚政府继续放任基督徒被屠杀,美国将立即停止所有对尼援助,并可能荷枪实弹地进入尼日利亚,彻底消灭“伊斯兰恐怖分子”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高调用“战争部”(即国防部)这一带有冷战色彩的称谓,强调已下令为可能的行动做好准备,并形容军事干预将是快速、无情且干脆利落的。
![]()
面对特朗普的指控,尼日利亚方面恐怕是既愤怒又委屈。尼日利亚东北部的确长期遭受极端组织“博科圣地”及其分支“伊斯兰国西非省”的袭击,这种暴力活动从2009年就开始了。但特朗普将复杂的冲突简化为单一的“宗教迫害”叙事,显然忽略了关键事实。
实际上,尼日利亚政府近年来一直在采取反恐行动。比如在2024年11月,尼日利亚军队就曾成功伏击“博科圣地”武装分子,击毙超过50名恐怖分子。
而且,尼日利亚还与喀麦隆、尼日尔、乍得等邻国组建了多国部队,共同打击极端组织。特朗普的威胁完全抹杀了这些努力。
![]()
要说特朗普这番操作,那可真是典型的“推特治国”加强版。他信誓旦旦地说尼日利亚政府在纵容迫害基督徒,还声称已经让国防部准备好“快速、无情”的军事行动。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也赶紧跟着唱双簧,在社交媒体上回应:“是的先生,战争部正在准备行动。”这俩人一唱一和,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排演什么动作大片。
要说尼日利亚这摊子事,那可真是一锅乱炖。既有“博科圣地”这样的极端组织到处搞恐怖袭击,又有农民和牧民为了争地盘抢水源打得不可开交,再加上历史遗留的族群矛盾和地方分裂势力,简直比纽约的地铁线路还要错综复杂。
而且最讽刺的是,在袭击最频繁的北部地区,受害的大多数其实都是穆斯林。特朗普非要简单粗暴地给这事贴上“宗教迫害”的标签,这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火上浇油。
![]()
特朗普对尼日利亚发出动武威胁,并非一次孤立事件。今年5月,美国军方高层在谈到非洲战略时,就传递出新的信号:美国在非洲的盟友必须更加自立。美国非洲司令部司令迈克尔·兰利当时表示,“我们需要帮助伙伴们达到独立行动的水平”,并强调“责任共担”。
这种策略转变与特朗普一直以来的“美国优先”思想一脉相承。就在今年5月在西点军校的演讲中,他还猛烈批评了过去20年美国政府的海外军事干预政策,称共和党和民主党领导人将美军拖入了“本不应该执行的任务”。
那么问题来了:特朗普为啥突然对万里之外的尼日利亚这么上心?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八成又是为了国内的政治戏码。喊着要保护基督徒,正好能讨好他的保守派基本盘;用“战争部”这种怀旧称呼,又能营造强硬形象。这套操作对他来说简直是一举两得,至于会不会把尼日利亚的水搅得更浑,他才不在乎呢。
不过特朗普可能忘了,尼日利亚可不是什么软柿子。人家是非洲最大的产油国,人口两亿多,在西非那可是响当当的角色。
真要动起手来,先不说国际社会怎么看,光是在当地的反恐合作就得瘫痪。尼日利亚现在可是和周边好几个国家组着反恐联盟呢。这就好比你要去帮人打架,结果先把人家的联防队给得罪了,这操作是不是很特朗普?
![]()
国际政治不是发推特那么简单,按个发送键解决不了复杂问题。尼日利亚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协助打击极端组织、调解资源争端、推动经济发展,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军事威胁。可惜的是,特朗普似乎更热衷于制造话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眼下这场大戏还在上演,吃瓜群众们可以准备好爆米花了。只希望最后买单的,不是尼日利亚那些无辜的平民百姓。毕竟,大国博弈的炮灰,往往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