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金秋创作工坊#
“教育净土容不得蛀虫!”10月29日,“廉洁四川”的一则通报在教育圈炸开锅:成都师范学院德阳高级中学原副校长张驰,退休3年后突然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这位执教41年、横跨两所中学核心管理层的“老教育人”,从普通教师做到副校长,卸任后本以为能“安全着陆”,却终究没能逃过纪法的追责,其背后藏着的教育系统腐败猫腻,引发全网热议。
张驰的41年教坛路,每一步都踩在权力密集区。1981年入行后,他在东电中学一干就是36年,从教师一路晋升为党总支委员、副校长,手握招生分班、职称评定、教辅材料选用等实权——这些正是教育系统腐败的高发领域。此前德阳市查处的孝泉师范学校原党委书记陈仲军,就是在教辅采购环节大肆牟利,最终被双开,张驰的任职轨迹与他高度重合。
2017年,张驰调任成都师范学院德阳高级中学副校长,职权进一步扩大,触及校园基建维修、设备采购等“肥差”。要知道,这类岗位的腐败空间超乎想象,此前湖北省通报的教育系统案例中,仅医疗设备采购一项就滋生出千万级腐败,而学校的物资采购、基建工程,向来是权力寻租的重灾区,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利益输送的通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张驰2022年就已卸任副校长,仅保留普通教职身份,却在3年后被查。这彻底打破了“退休即安全上岸”的幻想,印证了“腐败不论过多久都要追责”的铁律。就像证监会原纪检组长王会民退休6年后仍被查处一样,张驰的案例再次说明,退休不是贪腐的“免罪符”,只要触碰了纪法红线,无论时隔多久都会被清算。
![]()
张驰被查绝非个例,背后是教育系统反腐的高压态势。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教育系统退休干部被查占比同比上升32%,“退休追责”已成常态。仅在德阳市,2025年就查处了11起教育系统违纪违法案件,除了张驰,孝泉师范学校原党委书记陈仲军因食堂承包、教辅采购受贿被双开,暴露出本地校园腐败的共性问题。
而从全国范围来看,教育系统的腐败类型高度集中,83%的案件涉及物资采购、项目承揽、人事安排——这恰好与张驰长期分管的工作职能完全重叠。中学副校长看似职级不高,但权力含金量极高:能决定学生能否进重点班,能敲定校服、教辅供应商,能影响教师的职称晋升,这些权力一旦缺乏监督,就会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
很多人疑惑,退休3年才被查,证据是怎么找到的?其实答案藏在不断完善的监督体系里。随着公职人员财产审查新规的实施,审查范围已覆盖直系亲属财产、名下房产、金融资产等5大领域,通过大数据比对,很容易发现异常收入或历史项目中的违规痕迹。张驰的问题,大概率就是这样被“挖”出来的,再隐蔽的贪腐行为,也逃不过技术手段的“火眼金睛”。
这起案件也暴露出基层教育系统的监督短板:“任内监督软、离任追溯难”。张驰在职期间手握实权多年,若能在任内建立更严格的全流程监督机制,或许能更早发现问题。参考湖北部分地区推行的“校园物资采购全流程公示”制度,把招标、中标、资金使用等环节晒在阳光下,才能从源头堵住漏洞,避免权力寻租。
教育是国之根本,关乎万千家庭的希望。当副校长利用职权在招生、采购、职称评定中谋利,伤害的是教育公平,寒的是家长和教师的心。张驰41年教坛生涯,本应是教书育人的典范,却因贪念晚节不保,实在令人唏嘘。
![]()
他的落马再次警示:教育反腐没有“过期日”,不管是在职还是退休,不管权力大小,只要敢啃食“教育蛋糕”,就一定会被揪出。唯有把监督贯穿干部任职全周期,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每一项决策、每一笔资金都公开透明,才能守护好校园这片净土。
这场教育反腐风暴还在持续,你认为该如何堵住中学领域的腐败漏洞?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