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一段历史,一个小故事
![]()
文/枫见月
不读小山词,不知世间花红柳绿;
深读小山词,方知人生大梦一场。
01.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不正经”词人,夜店小王子。
读他的故事,五味杂陈,荒诞中带着清醒,叛逆里又有悲天悯人。
你说他是混世魔王,可他却有自己的追求。
尽管这种追求,大多数时候是花前月下,濮上桑间。
你说他玩世不恭,他偏偏能做出一两件,让你感佩到想要顶礼膜拜的事。
总之,你很难说清他是怎样一个人。
倒是好友黄庭坚,给了他一个中肯的评价。
在《小山词序》中,黄庭坚写:
“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黄庭坚是个实诚人,不苟言笑,一本老正经,属于典型的“老夫子”。很难想象,他和晏几道会成为朋友,并且还是莫逆之交。
黄庭坚说他有“四痴”,褒中有贬,贬中有褒,相对客观。
![]()
第一痴:绝不啃老
他父亲晏殊,是仁宗宰相,天子之师,亦是一代文坛领袖,门生故吏众多。这么说吧,仁宗至神宗时期,朝堂上的著名人物,有一半都直接或间接,受过晏殊恩惠。
比如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王安石、文彦博、王珪、孔道辅、宋祁、苏颂、张先、梅尧臣、杨察等。
闻晏几道有才名,苏轼曾求黄庭坚引荐,没想到晏几道完全没给面子,直接说:今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
意思就是,如今朝堂之上那些大臣,有一半都是我家旧客,我都未曾得空一见,他苏轼又是谁?
可即便如此,晏几道却不啃老,哪怕后来落魄了,也不曾求过一人。故为“一痴”。
第二痴:豪门逆子
晏几道自幼聪慧,七岁属文,不到十四,在词坛就与晏殊齐名。
都说父是英雄儿好汉,可晏几道偏偏不想做好汉,他的人生志向是: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
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因此,晏几道不习进士文,我行我素,坚持做他的“夜店小王子”。
时人多叹惋,此为“二痴”。
第三痴:穷得坦荡
秦楼楚馆,烟花柳巷,都是销金醉梦的地方。
自然,所费银钱也如流水。
晏殊病逝后,他还小,二哥分给了他一些家底,但很快就被他败光了。
所以很穷。
可晏几道却穷得很坦然,此为“三痴”。
第四痴:为人仗义
晏几道交过一些狐朋狗友,哪怕常常遭到背刺,也完全不放在心上,甚至还为此入了狱。
可晏几道从来没抱怨过这些朋友,交而不弃。
所以他的交友信条是:宁教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
此为“四痴”。
你笑他太疯癫,他笑你看不穿。
![]()
02.
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子,晏殊病逝时,晏几道刚十七岁,尚未及冠。
因此,二嫂张氏负责“养毓调护”,直到为其娶妻,方才分家。
独自过日子以后,晏几道以门荫入仕,授太常太祝,负责皇家祭祀礼仪。
有了俸禄,再加上二哥分给他一些家业,养家糊口没有任何问题。
糟就糟在,这位公子哥偏偏爱风流,狎妓宴饮,无所不精。
在晏几道笔下,留下名字的歌妓众多,比如那首著名的《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词中的“小苹”万万没想到,因为晏几道,她竟火了900多年。
不过,属于晏几道的好日子,已经所剩不多。
公元1074年,王安石变法遭保守派强烈抵制。
适逢天下大旱,百姓流离失所,因此一个叫郑侠的监门小吏,向神宗献了一幅《流民图》,请求罢王安石知政事。
王安石很生气,命御史台彻查。抄家时,台吏在郑侠的书案上,发现了晏几道的赠诗:
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
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
御史台这些官员,都是无风三尺浪的主,遂将此诗定为反诗,制造了一场文字狱。晏几道被收监。
后来的苏轼,对这个场景比较熟悉。
因晏殊有功于先朝,神宗倒不会真的治晏几道之罪,不久就放了,但却罢了晏几道的官,以小惩。
从那以后,晏几道的日子,就变得更加艰难。
![]()
03.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这首《鹧鸪天》,也是晏几道笔下的代表作,词中相思,自然也是寄语歌妓的。在风花雪月这件事上,晏几道向来不含糊。
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
对于一个浪子而言,最好的归宿就是走在路上,然后死在路上。
完全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好与坏不过是世俗的评价,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除非有一天,浪子回头,自己为自己平反。
公元1082年,已经四十五岁的晏几道来到颍州。
时韩维任颍州知州,因是已故晏殊的门生,所以在看过晏几道新填的词后,毫不客气地说:
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望捐有馀之才,补不足之德,如此也不算辜负我作为一个“门下老吏”的期望。
向来特立独行的晏几道,哪能听进这样的话,遂拂袖而去,南游吴越。
![]()
04.
浪子也有伤心的时候,比如晏几道在《清平乐》中所写: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并非戏子无情,而是晏几道入戏太深。
一晃,入了知命之年,浪子玩不动了,终于收心,开始作学问。
在宋人张邦基所著的《墨庄漫录》中,有载:叔原聚书甚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叔原有类乞儿搬漆碗。
故,晏几道有诗《戏作示内》:
傥受桑间饷,何堪井上螬。
绰然真自许,嘑尔未应饕。
世久轻原宪,人方逐子敖。
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节选)
这是晏几道写给妻子的诗,不似写给歌妓那般含情脉脉,却很暖心。他把爱写得很委婉,“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意为:你要和我一样,珍惜这只不起眼的碗,直到头发花白。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这许是人间最纯粹的浪漫了。
![]()
05.
公元1099年,六十二岁的晏几道应邀,出任乾宁军通判。
浪子回头金不换。
次年,哲宗驾崩,向太后和宰相曾布,立皇太弟赵佶即皇帝位,是为徽宗。
公元1103年,徽宗以晏几道“更缘事为,积有闻誉”,将其召回,除开封府推官。
在任期间,晏几道政绩卓越,仅仅两年,开封府两经狱空,故转一官。
时蔡京权盛,想让晏几道为自己写两首颂词,晏几道倒是没有拒绝,只是词填好以后,把蔡京气得不行。
两首《鹧鸪天》,无一字提及蔡京。
但蔡京也拿他没有什么办法,因为很快,晏几道就致仕了,退居京城赐第,以著述为趣。
在《小山词·自序》中,晏几道追忆往昔“风流”,写得尤为动容。大概意思是:
我过去常常沉溺于酒中,觉得所填之词,不过尔尔,遂重拾前朝遗风,重新编撰。这些诗词,不仅是我个人抒怀,也记录了当时酒宴之上的见闻。我常常想,人内心的情感,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古人尚如此。然古人所不遗,我便尝试着再作。
曾经,在沈廉叔和陈君宠家,有歌女莲、鸿、苹、云四位,声音宛若天籁。后来,陈君宠卧病不起,沈廉叔也过世了,那些狂放不羁青春时光,一去不返。醉酒时填下的词,慢慢传开,我将其整理成集。
回想过去一起畅饮的友人,有的长眠地下,有的因病无法再聚。我辑册时,脑海中满是悲欢离合之事,人生就像一场大梦,如幻如电。
掩上书卷,内心怅然若失,不觉叹人生无常,世事白云苍狗。
公元1110年,晏几道走完了自己这一生,终年七十三岁。
纵弛不羁,尚气磊落,这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实际上,晏几道也不太在乎别人都怎么看他,否则凭借父亲的关系,他完全可以平步青云。
人生曲曲折折,没有谁能说得清楚,但晏几道从未丢失初心。他爱风雅,那便风雅,这何尝不是一种洒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