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淬帆走了,王晶发了一篇悼文。字数不少,情绪复杂,有怀念,有唏嘘,甚至还有点“我早就看透你”的意味。
最扎眼的一句是:他“欺善怕恶”,脾气火爆,爱骂人,可能和单身、孤独有关。这话一出,网友炸锅,人刚走,你就给人盖棺定论,这到底是悼念,还是借着缅怀的名义,把旧账翻个底朝天?
![]()
当然,王晶也说了好话。说冯淬帆是“紧哥”,说他的作品不会被遗忘,说许绍雄、吴孟达、冯淬帆这些老搭档都走了,港片时代真的落幕了。
可这些温情,被那句“欺善怕恶”冲得七零八落。毕竟,死者为大,哪怕生前有恩怨,也不该在对方闭眼后,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一生。
![]()
更值得玩味的是时间点。2023年,冯淬帆公开批评王晶,说拍喜剧是“一生耻辱”,王晶当场回怼,说他“有被迫害妄想症”。
两人闹得难看,关系破裂。
如今冯淬帆一走,王晶立马发文,既不提当年骂战,也不认错,反而以“知情人”身份分析起对方性格缺陷,怕江湖人、对熟人凶、脾气孤僻,还暗示这一切都因“单身太久”。
![]()
这操作,太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死后清算”。
你说是释怀吧,语气里带着居高临下的理解;你说是真情流露吧,又处处透着“我比你清醒”的优越感。
一个导演,在演员尸骨未寒时,不去反思自己拍了多少烂片让人后悔,不去检讨商业喜剧对演员的消耗,反倒指责对方性格有问题,这算哪门子情分?
![]()
不可否认,冯淬帆晚年确实矛盾。
他靠“犀牛皮”成名,却恨这个角色入骨,觉得被定型、被矮化。他渴望转型,想拍严肃戏,可市场只记得他会搞笑。
![]()
这种痛苦,外人未必懂,但作为合作多年的老搭档,王晶真的不懂吗?
如果懂,为何在他生前不帮一把,偏等他死后才说“他想拍遗作”?如果不懂,又凭什么断言他的暴躁源于孤独?
再说“欺善怕恶”。王晶举了个例子:饭局遇江湖人敬酒,冯淬帆吓得起身就走。这能说明什么?是胆小?还是懂得避险?
![]()
在一个鱼龙混杂的娱乐圈,曾与黑道有过交集的导演不在少数,冯淬帆选择远离,难道不是一种自我保护?反倒是那些“敢叫板”的,往往下场更惨。王晶用这一幕定义他人格,未免太轻率。
至于“单身导致脾气差”,更是典型的归因谬误。一个人不婚,原因千千万:事业为重、情感受挫、自由惯了……
![]()
怎能简单归结为“没人管所以变坏”?
汪明荃曾说冯淬帆“单身更自由”,这是尊重;王晶说“没人劝他所以钻牛角尖”,这是怜悯,甚至是贬低。自由和孤僻,一字之差,态度天壤之别。
![]()
港片黄金时代的确过去了。洪金宝老了,周润发退了,吴孟达走了,冯淬帆也走了。他们曾用笑声填满影院,用市井智慧打动观众。
可当他们老去、病重、离世时,我们看到的不该只是“经典永存”的口号,而应是他们作为“人”的真实困境,被定型的痛苦、晚年的孤独、对尊严的渴求。
![]()
王晶的悼文,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娱乐圈的冷暖。
生前互撕,死后体面,恩怨随风,流量长存。一句“紧哥,一路走好”,听着亲切,却掩不住那份迟来的、带着评判的“原谅”。
冯淬帆若泉下有知,不知会不会再骂一句:“香蕉你个芭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