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盯着北上广深了,中国版图上还有一大片地方,人均GDP连发达省份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当广东一年赚14万亿、上海人年均收入近9万的时候,这些地方的人还在跟资源枯竭的废墟较劲,跟单一产业的死循环死磕,跟老天爷给的恶劣气候硬碰硬。今天我们把这十大“穷省”扒出来,看看它们到底穷在哪,又为啥富不起来。
第十名,青海。人均GDP刚过6万,跟北京的22万8比,差了快 4 倍。穷在哪?全省人口才600多万,还没内地一个地级市多,产业根本起不来规模;除了盐湖化工,没别的支柱产业,锂矿虽然值钱,可提炼技术跟不上,只能卖原材料,大头利润被外地企业赚走了。自然条件更是“死穴”,90% 的地区是高原山地,连种菜都得靠大棚,物价比北京还高,老百姓手里那点钱,根本不经花。
![]()
第九名,西藏。人均GDP5万9,穷的表现很直接:大部分地区靠畜牧业和旅游业,牧民一年的收入也就一万多,遇到雪灾就血本无归;旅游只靠拉萨、布达拉宫,其他地方交通不便,根本开发不出来。为啥难富?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建厂成本高,工人也留不住,搞工业纯属天方夜谭;农业只能种青稞,产量低还卖不上价。
第八名,广西。人均GDP5万8,守着海岸线却没富起来。广东的东莞一个镇的GDP,比广西好多地级市都高。广西一是工业太弱,除了柳州的汽车制造,没别的拿得出手的产业;二是农业没特色,种甘蔗利润低,搞水果又竞争不过海南、云南,守着好山好水,却没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更可惜的是北部湾港口,本来能跟广州港掰掰手腕,结果基础设施跟不上,货物来了也留不住。
第七名,江西。人均GDP5万7,跟安徽一样“东富西穷”。南昌靠着新能源汽车有点起色,可赣南的赣州、吉安,还是国家级贫困县扎堆。穷在哪?农村里的年轻人基本走光了,留下的老人种脐橙、种茶叶,可没有电商渠道,只能被中间商压价,一斤脐橙卖不上3块钱。产业更是瘸腿,除了景德镇的陶瓷,没拿得出手的工业,想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又拼不过湖南、湖北的交通,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
第六名,安徽。人均GDP5万6,看着不算垫底,但穷得很“分裂”。合肥靠着科大讯飞、京东方撑起了门面,可皖北的阜阳、亳州,人均收入还不到2万。皖北是传统农业区,种小麦玉米没附加值,想搞工业又没产业链,只能承接南方淘汰的高污染企业。最要命的是人口外流,每年几百万劳动力去长三角打工,钱寄回家里盖房子,却带不动本地产业,成了“打工输出大省”。
第五名,黑龙江。人均GDP5万5,曾经的“北大仓”,现在成了人口外流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哈尔滨的房价还不如南方小县城,一套80平的房子卖40万,照样没人要;鹤岗那些资源型城市,空房子成片,物业费都收不上来,年轻人全往山东、海南跑,留在家乡的都是老人孩子。
第四名,山西。曾经的“煤老板之乡”,现在人均GDP5万4,妥妥的“资源诅咒”受害者。有多穷?大同、阳泉那些老矿区,街道上全是倒闭的小卖部,以前的煤矿宿舍成了“空心楼”,年轻人走了一半多。靠煤吃煤吃了几十年,把制造业、服务业全耽误了,2024年煤炭产业占比还高达 40%,煤价一跌,全省经济跟着打喷嚏。想转型搞新能源?内蒙古靠着稀土、光伏把人均GDP拉了上去,山西却还在煤堆里打转,搞光伏没技术,搞装备制造没人才,好一个“旧饭吃不香,新饭不会做”。
![]()
第三名,贵州。人均GDP5万3,全省还有近百万人口住着老旧木房,冬天取暖靠烧柴,夏天降温靠扇子。为啥富不起来?喀斯特地貌把路堵死了,以前“地无三尺平”,修条高速的成本是平原地区的三倍,企业进来连原材料都运不进来。当地年轻人还是得外出打工。农业更别提了,土层薄得像纸,种玉米都得在石头缝里刨,一年忙到头也就够个温饱。
第二名,云南。听着风光无限,实际2024年人均GDP才5万2,比全国平均水平差了一大截。你去滇西的山区看看,好多村子还没通硬化路,孩子们上学得走两小时山路;年轻人要么去珠三角进厂,要么去丽江当服务员,留在家乡根本没活儿干。云南产业太单一,除了旅游就是烟草,烟草被政策卡着不能乱扩张,旅游这几年又时好时坏,一遇点风吹草动就歇菜。更坑的是交通,山高谷深修路比登天还难,农产品运不出去,外地企业也不愿来,明明有好茶叶、好水果,只能烂在山里,真是抱着金饭碗要饭吃。
第一名,甘肃。2024 年人均GDP刚过5万,人均可支配收入才2万出头,在全国排倒数第一。省会兰州的平均工资才4000多,底下的县城更别提了,好多农村老人一辈子没去过省城,看病得翻山越岭走几十里路。老天爷先给甘肃出了道难题,全省70%都是山地沙漠,连块平整的耕地都难找,种啥啥不长,以前全靠天吃饭。后来发现了煤炭石油,又一头扎进资源依赖的坑里,结果这些年能源价格跌得底朝天,煤矿关了一批又一批,留下的全是下岗工人和塌陷的土地。想搞农业行不行?风沙一刮,一年的收成全白搭。
![]()
有人可能会说:“穷是因为懒,因为没本事”。这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让甘肃人去搞光伏,他得有内蒙古那样的政策支持吧?你让山西人转型搞新能源,他得有技术人才吧?你让云南山区的农民搞电商,他得有路、有网、有物流吧?这些地方不是不努力,而是短板太多,靠自己根本补不上。
我们盯着北上广深的高楼大厦,是为了看中国的高度;但关注这些“穷省”的困境,才是为了看中国的厚度。国家的政策不该只给“优等生”锦上添花,更该给“后进生”雪中送炭。
经济发展从来不是“优等生”的独角戏,而是木桶效应,最短的那块板,决定了整桶水的高度。这些地方不是中国的经济“包袱”,而是没被激活的“潜力股”:山西有煤炭转型的基础,云南有旅游资源的禀赋,贵州有大数据的底子,只要政策给到位,资源给精准,未必不能复制当年深圳的经济奇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