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此特别分享一篇跨越三十年的珍贵回忆,是蔡玉水人生中第一篇报告文学,作者是王修滋和于江。让我们一起回顾1995年《中华百年祭》横空出世的历程,致敬以艺术铭刻历史的赤诚之心。
30年前,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1995年,在山东,在山东艺术学院,诞生了一组反映此一重大题材的大型水墨历史人物组画《中华百年祭》,作者是该校青年教师蔡玉水。整幅画作,长约60余米,高约4米,架构恢宏、技法精湛,大气磅礴、沉郁凝重,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崇高的悲剧美,被有关专家学者誉为我国当代当时为止颇为罕见的史诗性精品力作。蔡玉水的出现和《中华百年祭》的诞生,实属难能可贵,它为沉寂已久的中国画创作,开创了一条新路,带来了一股生机,具有里程碑式的现实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山东省委宣传部确定将蔡玉水及其作品,作为抗战胜利系列纪念活动中的一个人物典型,加以宣传推介,以此来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期冀以此为引领,重振山东画坛齐鲁画派之雄风。
任务落到我的头上。我和年轻记者于江随即放下手头工作,开始了紧张的采访。
蔡玉水其时正年轻,比我年长一岁,长得高大、精瘦,言语不多,但眼睛有神,聊起他的《中华百年祭》来,顿时激情四射,滔滔不绝。随着他起起伏伏的喜怒哀乐的叙述,故事随即次第展开……
——王修滋
![]()
寻求丰厚的创作源泉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画创作,题材以吟咏自然者居多,写社会政事者寥寥;风格以轻柔秀美者居多,雄强恢宏者鲜见;体裁以小品居多,巨构尚稀。因此,美术界常闻呼唤力作之声。年少的蔡玉水决心打破中国画创作的沉寂局面,在人物画创作领域有所作为。
还在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个不期而然的事件使蔡玉水对悲剧以及悲剧所具有的崇高力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年轻的中国足球队首次冲击世界杯未果,国人为之焦虑、惋惜,这一悲剧性事件使蔡玉水夜不能寐,固有的爱国之心使他急欲振臂疾呼,一股抑制不住的创作冲动驱使他拿起了画笔。于是,近半年的煎熬,一篇充溢着悲剧气氛、题为《争气歌》的中国画出现在全省美术作品展览会上,引起了学术界的惊奇与赞叹。自此,蔡玉水开始了他对悲剧题材执着的探索与追寻。他开始领悟:艺术家不能仅仅关注自我、表现自我,而应全身心地投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去关心民族的命运,关心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悲剧就是艺术家关注社会、关注历史的重要艺术载体,悲剧能够产生震撼人心、催人奋起的艺术效果。
![]()
蔡玉水喜读历史,他从中国历史厚重的积淀中,读出了悲剧的底蕴,感受到了悲剧的崇高力量,感受到了一个当代青年艺术工作者肩上的重担。在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与灾难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创作,却极少去体现那种痛苦的挣扎与顽强反抗的意志力。而在外国,重大的历史事件几乎都能在美术或其它艺术形式的作品中得到观照。作为一名艺术家,应该时刻关注人类命运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用艺术真诚地表达美好的情感,呼唤真理,呼唤和平,这是每个当代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
一个偶然的机会,蔡玉水发现了林觉民烈士写在手绢上的《与妻书》的真迹照片,便一口气将这篇感人肺腑、令人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读完。他的心被撕裂着,震撼着,悲剧的崇高精神,催生出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在他心中升腾起来。他要画,画悲剧,画出民族的情感与精神,画出艺术工作者的良知与责任!
![]()
毕业作品展上,蔡玉水与众不同地拿出了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幅高两米、长达3.8米的巨幅作品《血雨腥风》,作品所营造的悲剧气氛、对观众所产生的震撼力,更加坚定了他已有的决心。这时候,他脑子里常常朦朦胧胧地浮现出中国近代史上几次重大历史事件:甲午海战,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抗日战事…… 倘若将这些历史的悲剧事件用绘画语言再现出来,组合起来,将会产生一种何等强烈的震撼力量!这样的一种想法,令他激动了好几天,他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用绘画艺术表现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的 “点”。于是,创作巨幅历史组画《中华百年祭》便由此而发端。
然而,这是一项浩繁而艰苦的工程,非常人和一般力量所能完成。蔡玉水不肯放弃,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像一双无形的手在牵引着他,使他无法休止。
这时是1985年初秋,蔡玉水刚刚毕业留校。
痴爱事业 甘于寂寞
对年轻的蔡玉水来说,选择这样一条充满诱惑也充满艰辛的创作之路,就意味着要长期与寂寞为伍,与清贫为伴,意味着将失去许多世俗生活中的乐趣。然而,蔡玉水目标已定,他义无反顾。
![]()
1987年初,蔡玉水入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此时他已为那幅在他心中描绘过无数遍的历史组画默默准备了两年。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阅读了大量有关悲剧艺术书籍,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资料卡片,准备了丰富的绘画素材,并已经开始设计草图、画素描稿了。当时,商品经济已经冲击到美术界,许多人将画作当成商品,期望通过绘画成为财富的拥有者。中央美院地处首都闹市区,经常有国内外画商前来购画。每遇画商来,总有一些人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讨价还价。蔡玉水也缺钱,他生活得很清苦,可是他宁愿过清贫的日子,也不愿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仍默默地为自己的宏篇巨制做着技术上和资料上的准备。一年后他进修归来时,虽然人消瘦了许多,却带回了100多张大幅创作和写生习作。这一年,他收获丰硕。
![]()
然而,1989年暑假,一场意外事故给了蔡玉水残酷的打击:他的那个与他朝夕相伴的小小画室,遭遇大火洗劫,已经完成的百余张创作、肖像、人体、写生、创作草稿和大量珍贵的资料被烧成灰烬。
望着眼前的惨景,蔡玉水失声痛哭 —— 那是他在花费了整整 4 年心血孕育的 “孩子” 啊!他有些神情恍惚,一连半个多月,天天坐在楼梯口,望着被焚烧的画室呆呆地出神,饭不吃,水不喝,深夜归去,翌晨又来…… 躺在宿舍的床上,蔡玉水翻来覆去,一种早有的欲望之火又在他心头熊熊燃烧起来:不行啊小蔡,你得振作起来,继续你的创作!虽然前功尽弃,但目标不能变,信心不可无,一切从头重新开始吧!
![]()
经历过这场意外的变故和心灵的曲折,蔡玉水更加执着于自己的追求,他以数倍于前的干劲和毅力投入到创作之中。与专业画家不同,他是教师,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所有的创作都只能放在教余和休息时间干。盛夏,位于顶楼的画室热如蒸笼,蔡玉水光着膀子,手执刻刀,一笔一划地镌刻着碑文,手磨起了血泡,头上生满了痱子。妻子心疼他,从不多的积蓄中拿出钱买来空调送到了画室……寒夜,画室里地板冰凉,蔡玉水双膝跪地,近乎虔诚地画呀、描呀,夜半时分,画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妻子披一身雪花为他送来了夜宵……
有时,他会一气儿画上一天,连饭都不吃;有时,他会静静地望着地上的画稿,一笔不动地坐上一整天……
![]()
从走上这条艺术道路的那一刻起,蔡玉水就与清贫结伴而行。然而创作离不开钱,一张丈二宣纸40多元,他用了不知多少张,还有笔墨、颜料、石膏等等,工资几乎全部用在购买材料上;裱画费用拿不出,便邀来几名学生一同动手,在教学楼的走廊上装裱开来,一直干到腊月二十九。
![]()
大年初四的早上,师徒几人又一同出现在走廊的寒风里,一气干了两个月。虽然囊中空涩,可看着越画越长的画稿,就像自己越长越高的孩子,一种愉悦感和幸福感便在心间荡漾开来。
![]()
因为有了与画作融为一体的心境,《1991——悼黄花岗七十二死难烈士》和《1937——铁蹄下的孩子》两幅各自长约15米的作品,是在异常兴奋与喜悦中完成的,没有素描稿,没有草图,没有任何过细的准备,只用最简单最强烈的视觉语言,最直接最简练的绘画形式,把心中激荡已久的情感渲泄出来。画面中没有具体情节的描绘,更没有叙事性的解释,有的只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的悲剧精神,而这,正是蔡玉水10年间苦苦追求着的!
各界援手 梦成真
在蔡玉水的创作进行到最艰苦的时候,山东艺术学院领导、系领导及各方人士纷纷伸出手,支持他完成这部史诗性巨构。
![]()
一天,蔡玉水将部分画稿呈请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山东省美协主席杨松林教授赐教。杨松林深为震惊:想不到平素少言寡语甚至有些腼腆的蔡玉水,竟有如此宏大的艺术构想和如此可贵的艺术探索。当蔡玉水提出想去中国美术馆角厅举办展览时,杨松林摇头不允:“这样的力作在角厅展太可惜了,为何不争取一下中央圆厅呢?”正是这一句鼓励,坚定了蔡玉水进京办展的信心。
![]()
美术设计系主任李百钧是山东省屈指可数的有成就的女画家之一,在蔡玉水画室被烧、画稿遭焚的痛苦时刻,是李百钧在教学用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将五楼一个待用的三间教室批给小蔡临时当画室的。如果没有这三间大教室,也许就没有今天这幅中国规模最大的国画组画。
![]()
国画大师于希宁偶然听人讲起蔡玉水搞了一幅大画,一天下午,83岁高龄的于老独自一人爬上五楼,轻轻推开画室的门。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幅大气磅礴、沉郁凝重、具有开拓精神的当代力作!老人一边看,一边流泪,他为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能有这样一位有志青年默默耕耘于人物画这片活土且终有所成而高兴、而激动。当蔡玉水谦恭地请老院长指教时,老人连连摇首:“我没有资格评价你的画,我有的只是感动,你的精神感动了我。”当夜,老人伏案疾书赋诗一首,并附短文一篇,给小蔡以真诚的鼓励。后来,当他听说小蔡因为缺钱而自己在走廊里裱画时,第二天就领着自己的装裱师来到小蔡的画室。当天下午,他又专门打电话将小蔡的妻子刘晖叫到了家中,当面叮嘱刘晖好好照顾小蔡的身体,说:“我见小蔡越来越瘦了……”说着,泪水已涌出了眼眶。
![]()
远在北京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邓福星借来山东出差之机,拨冗来到小蔡的画室看画,称赞小蔡“悄没声地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
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刘曦林看过蔡玉水带来的画稿照片,禁不住拍案叫绝,亲自带小蔡去中央圆厅丈量尺寸。刚从台湾访问归来的中国美术馆主持工作的副馆长杨力舟,更为小蔡对艺术的执着精神和作品所洋溢着的崇高的悲剧精神而感动,当即决定在今年6月将《中华百年祭》放中央圆厅展出。要知道,中央圆厅是很少搞个人展的,而今却为年轻的蔡玉水破了例。获此殊荣,蔡玉水乃山东第一人。
![]()
山东省委宣传部更是对这幅精品力作倾注了关怀与厚爱。表示全力支持《中华百年祭》进京办展,所需场地费五万元由省委宣传部解决。省里出资为个人举办展览,蔡玉水又称得上是山东第一人。
![]()
4月25日,《中华百年祭》先期在山东省美术馆隆重展出,观者如堵。人们在百年历史悲剧大事件的艺术化回溯中,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视觉冲击和观念顿悟。
文/王修滋、于江
![]()
次日,大众日报在二版推出通讯《十年韶光酿力作——记蔡玉水史诗性组画 < 中华百年祭 > 的创作》,引发热烈反响。
(来源:“持正修坚 有滋有味”微信公众号)
艺术家简介
![]()
蔡玉水,北京画院原副院长、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美术师。
蔡玉水在绘画、雕塑、电影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是中国当代最为优秀全面的艺术家之一。
蔡玉水1963年出生于济南,六岁起师从山东艺术学院著名画家、教育家段谷风先生学习绘画。曾先后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1995年,蔡玉水历经十年艰苦创作完成里程碑式的大型水墨历史人物组画《中华百年祭》,1995年6月年仅三十一岁的蔡玉水在中国美术馆中央圆厅成功举办《中华百年祭》蔡玉水画展,成为新中国建国以来享有在中国美术馆中央圆厅举办个展这一殊荣最年轻的艺术家。
1995年年底应邀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进行创作、教学及文化交流。1999年举办蔡玉水亚洲巡回画展。2004年入北京画院任专职画家至今。
2005年以来先后承担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美协等主办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刑场上的婚礼》(与王明明先生合作)“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中《国殇公祭》(与买鸿钧先生合作)以及“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五三惨案》等多项国家重要的创作任务。
并先后荣获“2008·中华十大财智人物”大奖、第六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中国创新榜样奖”等。
2009年至2019年,蔡玉水甘于寂寞扎根边远贫困的山村,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了“艺术改变乡村”的创新理念,帮助济南市双泉镇的父老乡亲摆脱贫困走向美好生活,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助推乡村发展的艺术实践。其中由他倾力出资、导演,为双泉镇量身定制的院线电影《艺术也疯狂》于2017年6月16日在全国公映。电影先后获得第2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新片优秀奖、第五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红枫叶奖”最佳美术和最佳男演员双料大奖,济南市第十一届“文艺精品工程”一等奖,第十一届泰山文艺奖等多项大奖,电影入围十余个国际国内电影节。并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永久收藏。
蔡玉水的绘画艺术作品深受世人的喜爱,被世界多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以及私人所收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