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祠“百东坡”广育计划散记
![]()
何军林
近日,由眉山三苏纪念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主办的首届“百东坡”广育计划举行开班仪式。
据悉,该计划取名自苏东坡“散为百东坡”的诗句,为公益项目,课程全程免费。首届活动以东坡区和丹棱县为试点,共招募近百名9至15岁青少年。在课程设置上,涵盖宋代眉山历史文化、三苏祠历史与文物、三苏生平成就、东坡行旅、东坡书画课等19门不同主题课程,兼顾理论与实践,让青少年把博物馆当成“第二课堂”,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文化根脉,在快乐探索中传承东坡精神。
首届活动于2025年10月—2026年8月开展,期间将累计开展42天的社教活动。
三苏祠内,荷塘里的水波载着午后暖阳,碎金般荡漾。这是一个寻常而又不平凡的下午,没有媒体的长枪短炮,没有喧腾热闹,有的只是“百东坡”广育计划常态化开展中的场景。
穿过祠内幽静的竹林小径,还未至东坡书院,便已听闻一阵清朗的、略带稚气的诵读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循声而去,只见数十名少年学子,正襟危坐在书院敞轩之内,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老师。这位老师不是学究式的教授,而是三苏祠的金牌讲解员。此刻,他手中并无厚重讲义,只是信步于学生之间,将苏轼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的创作背景、人生况味,化作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娓娓道来。
“同学们试想一下,年轻的苏轼与弟弟在渑池一别,前路茫茫,那留在破败寺庙里的足迹,是否真如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指爪?”老师的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东坡先生想告诉我们的是,人生充满了偶然与无常,但重要的是那‘飞鸿’本身翱翔的过程,是经历,是感悟,是精神的足迹而非物质的留存。”孩子们的眼神随着他的讲述,时而凝思,时而恍然。这不是课堂上的被动灌输,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
理论课程的余韵未绝,实践环节已悄然开启。今日的实践课,是“模拟讲解——我眼中的苏宅”。学员们三五成群,散落在三苏祠的殿宇廊庑之间。在苏宅丹桂飘香的院落里,一位名叫李悦的女生正对着一小组同学,讲述苏轼母亲程夫人“不发宿藏”、“不残鸟雀”的故事。她没有完全照搬导游词,而是融入了自己的理解:“程夫人教导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不贪财、有爱心,更是一种对万物的敬畏,对内心准则的坚守。我想,这就是苏家家风最朴素的根基。”她的讲解或许还带着些许青涩,但那份试图与历史人物共情、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努力,格外动人。
另一边,在来凤轩前,一个男生正指着轩内的陈设,绘声绘色地描述少年苏轼在此奋发苦读的情景。“‘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他模仿着少年苏轼的语气,带着一点夸张的豪情,“虽然后来被父亲教育要谦虚,但那份求知的渴望,是多么炽热啊!”周围的同学发出善意的笑声,也在笑声中,将那份勤学励志的精神印记在心。
带领他们的陈闻洁老师,此刻更像一位观察者和引导者。她时而静静聆听,时而走上前去,轻声补充一个细节,或者纠正一个发音。她告诉我:“看着这些孩子从最初的好奇,到如今能独立组织语言,甚至能挖掘出文物、典故背后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是我觉得这个计划最有魅力的地方。文化传承,就在这一点一滴的讲述与倾听中,活了过来。”
课程的设计远不止于祠内。据计划负责人介绍,在接下来的日程里,学员们还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他们将循着东坡的足迹,探访中岩寺,感受他与王弗“唤鱼联姻”的浪漫;他们将走进大雅堂,在丹棱的山水文脉中,体会宋代雅文化的流风余韵。这种“行走的课堂”,让三苏文化从书本和祠堂中走出来,与巴蜀大地的地理空间、风土人情紧密相连,变得可触可感。
暮色渐起,三苏祠内游人渐稀。学员们结束了一天的课程,三三两两结伴离去,他们热烈的讨论声,关于苏轼的诗词、关于苏辙的政绩、关于苏洵的治学,依然在古祠的暮霭中轻轻回响。我看着他们的背影,忽然对“散为百东坡”有了更真切的体会。这些青少年,正如苏轼诗中所描绘的,是那奔流文化长河中激荡起的百朵浪花。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的讲述者、传播者。
“百东坡”之“百”,在此刻,已超越了数量的局限,成为一种气象,一种生机勃勃的文化生态。它意味着,三苏祠不再仅仅是一个供人瞻仰的静态文化空间,更是一个能够孕育文化“新传人”的活态场域。在这里,千年的文脉正通过这些年轻的声音,被重新激活,被赋予新时代的体温与情感。
据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介绍:“百东坡”广育计划是一个由点及面、久久为功的活动,既是响应时代号召,也是播撒文化火种、传承千年文脉,这不仅是一场课程的开启,更是让文化“活”在当下,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让同学们成为“百东坡”,以“百东坡”影响万千“东坡”,让东坡精神、三苏文脉在更广阔的的范围内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