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看到月亮就会发感慨,会写一些思念的诗,以至于月亮成为思念的意象,被很多诗人反复引用。从看到月亮写诗说起,似乎可以看到意识的特点。
![]()
李白看到月亮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杜甫看到月亮,写道:“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又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看到月亮,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成了诗人主观意象的关照物,已经完全被诗人人格化了,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也寄托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诗人总是从美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事物,会从人们常见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寄托自己的情思,其实就是借物抒情。诗人在特殊的情境下,会感受到外界事物的内在含义,或者说赋予了外在事物以特殊的含义,久而久之,这样的事物就具有了诗人所说的那种美感,进而演化成诗中的固定意象,拥有了固定的意义指向。后代很多诗人都这样用,就像陶渊明用了“菊花”和“东篱”的意象一样,后代很多诗人和词人都在运用,李清照写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周敦颐把菊花视为花中的隐逸者,就是来源于陶渊明,甚至元代的曲作家马致远自号东篱。有了固定的意象,诗人或词人运用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就像是典故或者是成语一样,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既省时省力,又省字,意义指向还非常丰富。月亮是诗人经常看到的事物,用月亮来寄托相思,寄托思乡的情感,本身就有了一定的固定意义指向。
就像苏轼说的那样,虽然和弟弟子由没法见面,但可以千里共明月。明月照着你,也照着我,这就够了。对于明月思乡的意义指向似乎来源于此,就是明月同时照着远方的亲人,也照着诗人,虽然音信阻隔,没办法互通消息,但有月光传递亲情就足够了。古人虽然没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没有便捷的通讯手段,甚至每次别离都像生离死别一样,非常感动。有时候亲人或好朋友离别,就真的一辈子也见不到面了,所以古代送别诗非常多,写得凄婉动人,当然也有写得昂扬的,给人一种豪情。月亮本身就是温柔的代表,很多诗人都把情感赋予到月亮上,让月亮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不仅思念家乡,而且思念家乡的亲人,连同家乡的一草一木、鸡鸭猪狗都思念,似乎这就是难以解说清楚的思乡之情。其实明月真的照着家乡,也照着诗人自己,照着家乡的亲人和朋友,照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和鸡鸭猪狗,当然就与诗人具有了共时性特征,也就是他们共同存活在世界上,共同处在同一时空之中,当然诗人就会感觉到无比欣慰。虽然诗人回不了家,但他可以和家乡的所有事物共同处在明月的照耀之下,共同接受月光的抚摸和安慰,当然就足以快慰平生了。即便到了现在,人们信息交流比较频繁,也比较快捷,但仍然有地域的阻隔,不可能在外地一步跨回家乡,而是在月明的晚上和家里人视频通话,互相问平安,看看现在的状况怎么样。
![]()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到明月身上,是人的意识典型的特点。人出生之后,会把自己的意识附着在外界事物之上,让外界事物具有了人的情感。不管是善良的小白兔、小绵羊,还是邪恶的大灰狼,狡猾的狐狸,都是童话中的东西,也是大人教给孩子认识的东西,是人们把情感赋予到这些动物身上产生的意义,而这些动物并不知道什么叫善良和邪恶,也不知道自己是善良的或是邪恶的。其实每个人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都是不同的,感触到的世界也是不同的。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与人看到的世界和感触到的世界是不同的,因为每一个人的认知系统都不同,经验不同,而认识外界事物恰恰靠的是认知系统和经验判断,于是就有了对世界千差万别的认识。写诗也是如此,虽然很多诗人都看到了月亮,也都把月亮写进了诗中,借用了月亮指向思念的意义,但表达的情感却是千差万别的,不然写一首就可以了,没必要写很多雷同的。文学存在的意义就是这样,作家会对世界进行个人化的阐述,甚至带有一定的错误观念,带有一定的心理畸变特色,但可以让其他人看到,感受到,让其他人开阔眼界。
诗人会把大雁当成捎信的使者。无论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还是“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都在写大雁,也都让大雁捎去信息,可是大雁并不能捎信,只能寄托诗人的情绪。大雁和明月都是诗中的意象,也都能够寄托诗人的情感,当然就算是固定的意象,有了固定的意义指向。其实明月没有感情,即便有感情,也不知道自己代表思乡的情感。大雁没有感情,即便有感情,也不知道自己被诗人当成了信使。其他的意象还有很多,都有固定的意义指向,也都是诗人赋予这些事物的意义。而这些事物本身并没有情感,根本不明白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诗人总是多愁善感,其他人何尝不是呢?当其他人笑话诗人多愁善感,像个神经病患者一样,其实他人也在错误地判断这个世界,认为的这个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认识到的很多道理并不是真理。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确乎说的没错。既然人人都在片面地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就没必要笑话诗人的多愁善感了,反而要保护诗人,让诗人对语言有所创新,让诗人对人类的情感有所发现,让诗人创造美的情感世界,也让美的诗行融化很多冰封的心灵。诗人写月亮,并不仅仅在写月亮,而是借助月亮表达思念之情。诗人写其他的事物也是如此,并不仅仅在于写事物本身,而在于通过这种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思。善于读书的人要善于读到诗中意象背后的言语意义,而不能只是读到意象本身,不做深入思考。
![]()
人的意识就是这样,善于在外界世界寻找客观对应物,把情感赋予到外界事物身上,以至于认为外界事物都带有人的情感,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人在保持理性的同时,认识到无我分离、物我一体的意义,要善于审视自身,同时要善于鉴别感性的古诗词,善于解读意象,在其中发现美好的境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