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5 月 19 日清晨,广东台山三兴村的乡道被人挤得满满当当,村口老榕树下,87 岁的熊桃稳拄着拐杖站着,灰白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布衫上的折痕熨得笔直。
四点刚过他就催着孙儿扶自己起床,就等那个素未谋面、远在洪都拉斯当三军总司令的弟弟熊伯洪。
![]()
越野车的引擎声越来越近,熊桃稳突然甩开孙儿的手,颤巍巍地往前迎,车门打开,一位满头银发、戎装刚卸却依旧笔挺的老人快步走来。
两人相隔三米就同时张开双臂,紧紧抱在一起,巷子里只剩下此起彼伏的哽咽声。
父亲的名字里,藏着跨洋的牵挂
![]()
这对兄弟的分离,得从 1926 年说起,那年的台山兵荒马乱,苛捐杂税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24 岁的熊父在码头扛包,一天挣的钱只够给怀孕的妻子买半碗稀粥。
走投无路之下,他跟着同乡挤上了开往旧金山的货船,辗转之后落脚在中美洲的洪都拉斯,临行前,他把家里唯一的祖屋地契缝进衣角,心里就一个念头,攒够钱就回家。
洪都拉斯当时正在修铁路、种香蕉,急需大量苦力,熊父挖过沟、扛过轨,后来借钱开了家小洗衣店勉强立足。
![]()
1935 年儿子出生,他给孩子起名 “伯洪”,“伯” 是辈分,“洪” 既指洪都拉斯,也暗合故乡台山的 “洪门”。
他把中国姓写进儿子的出生纸,还在洗衣店后墙用毛笔写下 “三兴熊氏” 四个大字,逢人就说,“我们是中国人,总有一天要回去。
” 如此看来,那个年代的侨民,就算身在异国他乡,也从没打算断了和故乡的联系,一个名字、一面墙,都是根的印记。
![]()
熊父在洪都拉斯打拼时,熊桃稳留在台山祖屋,守着父亲留下的念想过日子,他可能也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六十多年。
从少年等到白发苍苍,从孤身一人等到儿孙绕膝,唯一没变的是村口老榕树下的守望。
从被歧视的小工到三军总司令,根从未丢
熊伯洪的童年,过得一点都不容易,在学校里,白人孩子喊他 “chino”,踢球时让他守门却不让射门,那种骨子里的歧视,怕是最有体会。
![]()
14 岁那年父亲病重,临终前把他拉到写着 “三兴熊氏” 的墙下,用台山话断断续续地说,“记住,你有个哥哥在中国,日后回家,替我到祖坟上炷香。”
这句话,成了熊伯洪一辈子的执念,为了养家,熊伯洪白天在洗衣店烫衣,夜里就去夜校学西班牙语、英语和法语。
1962 年他考入洪都拉斯国立大学法律系,靠给教授抄写文件抵扣学费,大学毕业恰逢军方招录法律官,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从此踏入军界。
![]()
军营里的黄皮肤依旧被轻视,一次野外演习,长官故意不给华裔分队补给,熊伯洪带着 30 名士兵啃野芭蕉撑了三天,最后还第一个到达终点。
毫无疑问,实力永远是打破偏见最好的武器。
熊伯洪一步步从少尉升到中校、上校,1996 年,49 岁的他被总统任命为国防部长兼三军总司令,成为拉美史上首位华裔防长。
![]()
消息传到唐人街,鞭炮声从傍晚响到深夜,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成功,更是当地华人地位的一次提升。
身居高位后,熊伯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军中针对华裔的歧视条例,还规定军队节日餐必须提供中餐选项。
他被推举为洪都拉斯华裔协会会长,大家都习惯叫他 “熊司令”,本来想早点寻根,可洪都拉斯当时与台北保持着所谓 “外交关系”,熊伯洪持官方护照无法直接赴大陆。
![]()
他多次托人打听哥哥的消息,都石沉大海,2008 年他通过华商总会向广东省侨办去信,回信说台山确有熊姓村落,但人员信息需要进一步核实。
等待的日子格外漫长,他甚至在 59 岁那年提前写好遗书,若生前不能回乡,死后也要把骨灰撒在村口那条叫 “思乡塘” 的小河里。
转机出现在 2012 年深秋,一位在洪都拉斯做建材生意的台山人李权回乡探亲,返程火车上,邻座年轻人递给他一支烟,闲聊时说起 “爷爷早年去洪都拉斯,客死他乡,留下一个叔叔叫伯洪”。
![]()
李权惊得从座位上弹起来,这不就是熊司令找了半辈子的亲人吗?
一封夹着照片与地址的信,送到了熊伯洪案头
照片里,87 岁的熊桃稳站在榕树下,眉眼与父亲遗像如出一辙,熊伯洪连夜召集协会骨干,决定以 “华裔民间访问” 的名义向北京递交申请。
国务院侨办破例特批,还派出联络组全程协助,团聚那天,兄弟俩携手走进祖屋,把父亲的地契埋回灶膛下,又捧出家乡土装进随身布袋。
![]()
午后,他们并肩跪在祖父母坟前插上三炷香,熊伯洪默念,“爹,我替你回家了。” 这场跨越 66 年的重逢,没有太多寒暄,一个拥抱就足以诉说所有思念。
2023 年 3 月 26 日,中国与洪都拉斯正式建交,这为两国交往翻开了新篇章,熊伯洪接受央视采访时坦言。
“我只是一个老兵,但我的故事让洪都拉斯人民看见,华人不是过客,而是把两个国家连在一起的桥。”
建交当月,他就牵线促成江门市与洪都拉斯乔卢特卡省结成友好城市,首批 30 名洪都拉斯留学生拿到了五邑大学的奖学金。
![]()
如今 78 岁的熊伯洪,每年仍会回台山两次,清明祭祖,冬至团聚,他给村里捐建了幼儿园,用父亲的名字命名,又把洪都拉斯的咖啡豆引种到台山南坡,让 “故乡的味道” 在太平洋两岸飘香。
他说,父亲当年把 “洪” 装进自己的名字,现在他要把 “台山” 种进洪都拉斯的土壤里。
![]()
熊伯洪的一生,是海外侨胞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从父亲背井离乡的无奈,到他逆境崛起的坚韧,再到跨越重洋的寻根与搭桥,这段故事不仅连接着两个兄弟,更连接着两个国家。
在越来越多像熊伯洪这样的侨胞努力下,中洪两国的友谊必将越走越近,那些跨越山海的牵挂与坚守,也终将成为文明交流最温暖的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