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发作的条件建立于「比自己地位低者,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
因「『在我之下』的公司后辈竟知道我所不知的事?」而激起了嫉妒雷达,导致性格丕变为毁灭性人格。
另一方面,我这小家子气的个性,凡事小心翼翼又钻牛角尖,在旁人眼里看来就会认为「看他一付提心吊胆的样子,这家伙地位肯定在我之下!」如果你这时将对方的话照单全收,会让对方发作愈来愈严重,发动的攻击也就愈来愈猛烈。
要是总觉得「对方是为了我好才这么说」或「对方是为了纠正我才跟我说的」就无法从对方所说的话语中抽离。
不过,「啊!就是我对嫉妒的发作所有反应,才会招致更猛烈的攻击。」一旦清楚这个原理便能轻松化解对手的攻击。因为对方的发作逐渐趋缓到最后再也不会受到攻击。
只要对对方的攻击反应「迟钝一点」,对方的嫉妒比较不会发作,之后「不在意」这件事也就变得相对简单多了。
父母骂孩子也是一种嫉妒心理?
如果认真把他人的批评放在心上而表现得提心吊胆,旁人会认定「这家伙肯定在我之下」,因嫉妒而起的恶意攻讦也会愈来愈严重陷入恶性循环。但我在思考这「提心吊胆」究竟是从何时开始?我发现,似乎是从我懂事以来就开始对他人的发言感到紧张跟不安。
当我在思考「嫉妒」这件事时,我发现「父母的嫉妒也是会发作的」!父母毕竟也是动物,产生动物原始本能的忌妒发作也见怪不怪。
以「管教」之名,行嫉妒之实
小时候只要调皮地大声嬉闹,母亲就会火冒三丈「啪!」地赏我一巴掌。理由是:「我小时候才没像你这么好命,可以玩成那样!」
如果把这想法当真,会解读成母亲认为「吵闹的孩子是不会替人着想的坏小孩,所以才警告要停止吵闹」。
但若是以「嫉妒发作」的角度来思考,处于「自己的小孩」这种下位者立场,凭什么比自己玩得更开心!这激起了母亲的嫉妒,毁灭性人格瞬间出现,进而做出「给小孩子一巴掌」的毁灭性行为。我察觉到这一切并非为了管教我,而是出于「单纯的嫉妒」。
我想起另一件关于母亲的事。当我还在幼稚园时,有天她带我带得很累,于是让我搭着父亲的卡车去他工作的地方,晚上很晚才回到家。
幼小的我坐在副驾驶座靠着车门睡着了,母亲一把车门打开我便「咚!」地一声,头朝地跌倒了,我因为惊吓而号啕大哭,父亲见状赶紧跑到我身旁对着母亲说:「妳这是在做什么?」
母亲的脸瞬间变得与能面(注解:也称小面,日语:小面/こおもて koomote )为能剧中所使用面具“能面”的女面之一种,而其中“小面”为女面中最年轻的面。“小面”中的“小”包含着年轻、可爱、美丽的意思。)一样豪无表情,当时的状况至今都还令我印象深刻。
这个状况同样也是「这个爱哭鬼(孩童时的我)明明地位在我(母亲本身)之下,竟然因为哭泣得到父亲的关注?」也就是「这家伙凭什么有我没有的东西!」母亲的嫉妒神经被挑起,因而变身毁灭性人格,所以才愣在现场而非提供当时还是孩子的我任何协助。
当时的我一直被罪恶感谴责,认为「自己的任务是陪爸爸去工作,明明不该在车里睡着但我却不小心睡着了,我真差劲!」
「在孩提时代得不到的东西,自己的小孩却得到了」对父母而言确实是一种喜悦,但父母毕竟也是动物,在「我得不到的凭什么你有」的嫉妒之心发作下,才做出责骂小孩的毁灭性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嫉妒发作与「是否爱小孩」完全无关,纯粹是自己无法控制嫉妒发作罢了。最吊诡的在于,当嫉妒发作即使本人已经做出破坏行为,但心里还是认定自己「我这么做是为了小孩好」。
分明是嫉妒,却对「我是为了管教小孩在做对的事」而深信不疑,这正是嫉妒作祟的产物。「发作」是因为脑部过度放电,与我先前提及「记忆消失」的现象相同,当嫉妒发作导致大脑电波过剩异常放电,才会自以为「正在做对的事」而做出毁灭性的攻击行为。
![]()
美人为何对自己的外表没自信?
另外一个例子,我们常听到漂亮女生说:「我对自己的外表没什么自信。」这往往让周遭的人惊呼:「为什么?明明就长得很漂亮啊!」
正因为对自己的外表没信心,她们会把其他女生不经意的一句「她的妆怎么怪怪的?」一直放在心上而夜不成眠。
仔细一问能得知这名漂亮女生曾有过被母亲批评「妳好丑!」的经验。
通常这样的母亲是不太化妆的人,穿着打扮跟「乡下大婶」相去无几。
因此「其他人居然夸我的小孩比我还可爱,气死我了」的想法引发了母亲的嫉妒,进而变成毁灭性人格。对女儿说出「妳好丑!」的批评却自以为「我这可是在为妳好。」
摇身一变成为毁灭性人格的母亲合理化自己,认为是「我的女儿可不能被垂涎她美貌的男人给骗了,所以我得告诉她『她长得很丑』才行!」或者是出自于该名母亲「可不能让这孩子变成外貌出色就自傲的讨厌女人,得给我当个谦虚的女性才对」的心态。但根据嫉妒发作变身毁灭性人格的理论,真相不过就是「嫉妒女儿长得比自己可爱」。
父母并不是真的嫉妒自己的孩子。所以内心也相信「我不是要讲出让小孩难过的话。」不过,嫉妒是动物天性的发作,所以只要「地位在自己之下,却拥有比自己更好的东西」的前提条件成立就一定会发生。
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父母的嫉妒发作,自然而然对嫉妒的反应就愈来愈敏感。这么一来,就算到自己家以外的地方也会表现得如弱者般,成天提心吊胆,对他人的嫉妒有所反应,反应愈大受到的攻击力道也愈强。
由于父母的嫉妒情绪非常难以理解,因此孩子会认定「都是自己不好!」而过份苛责自己,于是在外也成为一个对他人一举一动小心翼翼的人。
经常有的例子就是「在学校被霸凌」,回到家母亲竟突然说出:「该不会是你先做错了什么吧?」这种在伤口洒盐的话,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心。
对母亲而言,那是因为「从没有人对自己展现过这般同情」,这就是嫉妒产生的原因,也造成了父母毁灭性的言行举止。
但正因为是动物天性的发作,因此父母深信不疑:「我这么说是为孩子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