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一位老师,以前做老师的时候经常上课,每次上课都发现有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听课。学生不集中注意力听课是老师上课的一个难题。
学生不集中注意力听课,老师上课的质量就差很多。当学生在课堂上听一会老师讲课,又玩一会,或者是脑子又想到其他东西。这时候老师既要讲课,又要管纪律。一心二用,难以提高讲课的效果。
![]()
从教育方面找答案,我也曾经找过一些书看,有的书讲这是小孩的多动症,有的书讲这是小孩天生好动的。虽然说小孩天生好动,是常性。为什么有的小孩能注意力集中地专心地听课,有的连坐下来静一静,也做不到呢?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这本书上说到:“送小孩去学的兴趣班太多了,就会引起小孩的多动症。因为学习的兴趣班太多,每一种兴趣都学得不够专心,学的太多了,就造成小孩的多动症。”这个说法是否正确,还有待我们去调查和研究。
在我还没学中医之前,我还以为多动症就是这些原因引起。后来随着我不断地深入学习中医,特别是最近我听到台湾名医倪海厦讲《金匮要略》的视频课时,倪师讲到五脏与五神。
倪师说:“肝藏魂,魂主动;心藏神;脾藏意,意包括注意力;肺藏魄,魄主静,常看到人影晃来晃去,与魄有关系,即与肺有关系;肾藏志,没有志向,什么都不想干,或者是志向很远大,比如小孩说长大以后想做美国总统,这都与肾有关系。”
倪师讲的:“脾藏意,注意力不够集中与意有关系,即与脾有关系”。这句话在我脑子里想了很久,我想:假如一个孩子原来听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天生好动,就如书本上讲的所谓的“多动症”,能否通过用中药调理脾来解决问题呢?
![]()
中医理论:脾主运化,主统血。脾虚运化功能不好,吃进的食物就难以吸收。血需要吃进的食物通过脾的运化吸收才生成,即脾能生血。脾虚不统血,血液就容易往体外出。心藏神,心血不足,神就往外走。人的注意力与心藏神有很大关系,即心血要充足。归根到底就是要脾的运化功能好,生出足够的血来养心,养身体。
![]()
从中医理论我们可以通过调理脾的运化功能,来提高人的注意力。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发现有许多好动的孩子的脸色都异于常人。他们的脸色比正常人红或者是苍白,我想:这与他们的心藏血有关系吧,像这样的孩子可以通过用中药调理脾来解决问题。
在临床中,我还没用过这个方法来帮助孩子解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现在我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寻找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