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在烈日炎炎之下,站在卡塔尔的多哈或者迪拜的街头,会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
在气温飙到五十度的高温中,一个个阿拉伯男子居然身披雪白长袍,头戴缠绕的头巾,仪态万方地行走在炙热的空气中,仿佛烈日根本无法撼动他们的沉稳。
这是奇观,但不是谜。背后是真实到骨子里的生存智慧,也是中东风沙里打磨出来的文化逻辑。
![]()
一、是高温逼出了长袍
卡塔尔每年六到九月,这一带的中午气温平均气温40℃,人站在烈日下走上一圈,皮肤仿佛上了锅。
欧洲人以为穿得越凉快越适合热天,但阿拉伯人活在沙漠中千年,实际经验告诉他们另一套逻辑,长袍必须够宽大、纯棉、白色,防的是阳光直射,扛的是沙尘遮天,还能保证空气上下流通,汗水不会湿透衣服。
![]()
得益于长袍的空气隔热缓冲带,哪怕外界温度超过45℃,皮肤靠近的温度还能维持在31~33℃之间,湿度控制在40%~60%,这是几乎最人体舒适的区间。
这是阿拉伯人的智慧:烈阳之下,躲不过就包裹。这不是将就,是把“应对极端环境”这门课学到了极致。
![]()
二、风沙决定了颜色,贫富决定了礼仪
他们的长袍并非一开始就漂白得那么耀眼。
很多人以为白袍是阿拉伯人的传统,其实这种“雪白标准”不过短短几十年历史。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真正“老派”的长袍,颜色是浅棕与亚麻色,耐脏、实用。
白袍过去是不穿的,一是因为沙尘大,二是因为阿拉伯人穷。白衣裳一出门立刻变“灰姑娘”。
从上世纪1980年代开始,中东因为石油天然气暴发户的地位而帽戴高楼,钱包鼓了,手也就不用再碰沙子了。干净、讲究的白袍才逐步变成中东精英圈的行头。
![]()
如今的白袍早已不是“穿来挡风沙”的,是作为一种社交礼仪服存在,可以简单理解为,“中东版西装三件套”。干洗、熨烫、备用三套、不得有褶。
每天三场宴会,三套白袍轮换,是惯例。
这是一种高调的克制:长袍宽大,却束缚了自由行动,只为让人姿态稳重、表达尊重。
白袍之下,不见啤酒肚,不现发际线,坐姿、走路、礼拜…都被“仪式感”严密包裹。
脱了袍子,“王子归于凡人”;穿上之后,“凡人披挂礼仪”,走入公众之中。
长袍不只包裹了躯体,也驯化了社交行为。
![]()
三、那女性为何普遍穿黑袍
相比于男性白得发亮的长袍,阿拉伯女性的黑袍就显得沉闷、压抑得多。
黑袍也并非什么传承千年的传统,是近百年才全面普及。
伊斯兰起源之前,阿拉伯女子就有穿长袍抵御强阳与热浪的习惯,并未统一为黑色。奥斯曼时期,女性衣着丰富多彩,红色、金色、天鹅绒,甚至要配刺绣与珠宝。
1932年沙特建国,他们为争夺伊斯兰正统性,选择全力扶持瓦哈比主义,这是伊斯兰教中最保守、最戒律、最“封闭”的原教旨流派。
![]()
瓦哈比派主张忌欲望、忌展示,女性穿着必须极尽遮蔽。黑袍成为“正确的穆斯林行为”的象征后,沙特不惜重金推动其从半岛蔓延至穆斯林世界。
也是在沙特的推动下,“黑袍”逐步替代掉奥斯曼时期五彩缤纷的女性服饰,成为广域穆斯林世界的性别规范。
不是宗教决定了袍子的颜色,是“一场结合信仰、政治、财富与不安的联盟”,塑造了我们如今看到的阿拉伯着装秩序。
![]()
四、遮蔽与防御背后,是等级与性焦虑
在卡塔尔博物馆有张旧照片,一名女性全身被黑布紧紧包裹,只露两个眼睛。
这是源自于20世纪英国人来到中东搞石油开发后,当地女性受到欧洲自由气息的诱惑。卡塔尔男子为了防止“资源流失”,也就是防止自家老婆被外国人勾走,便逼迫家中女性穿上密不透风的黑袍,甚至加带金属面具。
遮蔽除了遮阳,更多是为了遮起男性对族群、资源的高度戒备心理。
很多“保守”不来自信仰,而来自恐惧和权力不平衡。
![]()
男性白袍“仪态万方”,女性黑袍“自我消隐”。这不是一个“性别平衡”的文化,而是一种规训背后的角色分配逻辑。
过去十年,中东破局者出现了,比如迪拜、阿布扎比。
女性重新穿回了色彩艳丽的长袍,街头亲眼见过穿十字纹与宝石裙的小姐姐在商场喝咖啡。哪怕是沙特,传闻中“铁锅罩头”的大本营,在小萨勒曼掌权后也逐步放弃向国外推广瓦哈比主义。
卡塔尔装修工讲述,说他亲眼看过不少阿拉伯年轻女子回家后解下黑袍、抽烟喝酒、看欧美剧,生活放飞。
![]()
总结
今天白袍还在,黑袍未退,但中东的下一代已经在寻找不那么沉重的标签。
长袍不会消失,但会更新。黑与白之外,还有彩色。保守与现代之间,正是一场关于身份、权力与欲望的漫长博弈。
也许等到中东国家彻底脱离“石油依赖型经济”的那天,阿拉伯世界的穿衣逻辑也将真正从功能服、礼仪服,过渡到“自我表达”的文化服。
那时,长袍不再是定义身份的标签,而是千年文明回归日常的华服。
那会是风真正停息的日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