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梅毒去世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再次强调:宁可看电影,也别做这4事

0
分享至



家住南京的王阿姨,今年56岁。最近几个星期,她发现身边跳广场舞的几位姐妹突然不见了身影。后来一打听,居然有人因“病毒感染”住院,最严重的一位还没来得及救治就离世。刚开始大家以为只是普通流感,没想到小区才传出新消息:这竟是梅毒导致的悲剧。

一时间,王阿姨所在的微信群沸腾了,大家纷纷求医问药,怀疑自己是否中招。可有人私下问王阿姨:“梅毒不是‘过去’的病吗,怎么现在还这么严重?”



其实,今年上半年,国内多地疾控中心都公布了感染和死亡增加的报告。为什么这个被认为早已消失的传染病,近年来似乎又卷土重来?更让人恐惧的是,有些看似无害的习惯,恰恰成了这种疾病扩散的“帮凶”。尤其是第3个细节,很多人甚至没意识到自己正处于风险中。难道我们真的防不胜防了吗?又如何才能对梅毒说“不”?

很多人以为梅毒只存在于历史课本或特殊人群,但事实上,这种疾病正在以每年12.7%的速度上升(数据源自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度监测)。尤其是中老年人群,近年来梅毒感染的比例显著增加,50岁以上感染者较2015年增长了将近20%。有专家指出,这主要跟社会观念的变化、健康知识缺失、以及公共场所预防措施不严有关。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传染病,只要防控意识不到位,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梅毒初期症状不明显,有些人仅表现为轻微溃疡、皮疹或发热,很容易误以为是普通皮肤病或其他感染。一旦忽视,梅毒会逐步发展成心血管、神经系统甚至全身多器官损害,晚期死亡风险高达22%。

而近三年,不规范治疗和延误就诊造成的死亡病例,比上一周期增加了33%。所以,梅毒并非遥远的传说,而是真实威胁。

“随意共用私人物品”是隐形高危

细节往往最容易被忽视,比如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毛巾等贴身物品。虽然日常非性接触传播并不高发,但伤口、破损的皮肤黏膜仍是可能的传染通道。有研究显示,近8%的非典型梅毒病例都和生活中无意识的物品共用相关。



“在不明卫生条件下做美容、拔罐、针灸等操作”

部分私人小作坊消毒措施不到位,器械交叉使用,极易留下隐患。据广州一项针对5000名中老年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约有2.5%的感染病例来自于此类服务。千万不要贪图便宜、方便,而忽略了这些小细节。

“对伴侣健康状况掉以轻心”

尤其是在夫妻或长期同居关系里,有时因信任而忽略定期体检或主动沟通。但事实上,大部分新发梅毒感染都是在稳定亲密关系内出现的。医学研究指出,配偶互查和知情后及时治疗,能让家庭感染率下降60%。一旦出现溃烂不愈或不明皮疹,一定要第一时间求医。

“发现异常症状却讳疾忌医,盲目自行用药”

许多患者因羞于启齿,选择自己买药或拖延,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医生强调,延误治疗会让晚期死亡率比及时就诊高出3倍之多。每年都有不少患者,短短数月内因并发症加重而失去生命。



第一是提升健康意识,主动学习、关注官方权威渠道发布的疾病知识,对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持警惕。

第二要避免与他人共用所有贴身物品,即便是亲密伙伴也不例外。美发、美容、按摩选择正规、有消毒资质的场所。不到来源不明的小诊所或美容店接受创伤性处理。

第三,夫妻或伴侣之间应定期体检,如有感染史更要诚信告知。国家卫健委已将部分高危人群纳入免费筛查范围,符合条件的人可主动参与。

第四,发现疑似症状后应立刻前往专业医疗机构,配合专业医生完成规范治疗。市面上所谓“快速见效偏方”,往往延误病情或带来更大副作用。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国民党主席位置坐稳,郑丽文摊牌了:两岸不回归和平,其他是侈谈

国民党主席位置坐稳,郑丽文摊牌了:两岸不回归和平,其他是侈谈

晓鰀爱八卦
2025-11-02 13:48:27
杭州婚宴翻车了:新娘换装85分钟,22桌宾客走了一半,网友:活该

杭州婚宴翻车了:新娘换装85分钟,22桌宾客走了一半,网友:活该

刘哥谈体育
2025-11-02 14:32:38
注意!深圳小伙喝完饮料后突然中毒,很多人都在喝……

注意!深圳小伙喝完饮料后突然中毒,很多人都在喝……

深圳晚报
2025-11-02 20:21:57
上官正义被派出所控制?手机被没收?就是因帮忙解救了被贩卖婴儿

上官正义被派出所控制?手机被没收?就是因帮忙解救了被贩卖婴儿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1-02 15:31:49
被求援?俄罗斯回应了

被求援?俄罗斯回应了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02 12:53:08
和章泽天出席会议被抓拍,刘强东“卖萌”:从此在老婆面前没了自信!如今东哥还“不知妻美”吗?

和章泽天出席会议被抓拍,刘强东“卖萌”:从此在老婆面前没了自信!如今东哥还“不知妻美”吗?

新民周刊
2025-11-02 16:21:24
正式离队,杨瀚森发声,新球队曝光,赛季首次,女友官宣决定

正式离队,杨瀚森发声,新球队曝光,赛季首次,女友官宣决定

乐聊球
2025-11-02 08:32:07
黄金要征税了,两部门发布新政,博主:更要去买黄金,晚了就买不到了

黄金要征税了,两部门发布新政,博主:更要去买黄金,晚了就买不到了

回旋镖
2025-11-02 17:18:39
随着王艺迪4-3夺冠,莫雷加德4-0横扫!奖金榜出炉,最高28.4万

随着王艺迪4-3夺冠,莫雷加德4-0横扫!奖金榜出炉,最高28.4万

知轩体育
2025-11-03 01:21:49
于海青:为何说越来越多城投开发以及城建相关老总被查发人深思?

于海青:为何说越来越多城投开发以及城建相关老总被查发人深思?

于海青
2025-11-03 00:27:43
汪峰演唱会翻车被群嘲,葛荟婕:只往女人身上使劲,唱不上去正常

汪峰演唱会翻车被群嘲,葛荟婕:只往女人身上使劲,唱不上去正常

阿纂看事
2025-11-02 22:20:54
王家卫说“我一定要搞金靖”,女方不敢回应,疑似不敢得罪资本

王家卫说“我一定要搞金靖”,女方不敢回应,疑似不敢得罪资本

叶公子
2025-11-02 23:11:52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混沌录
2025-11-02 17:13:10
突发特讯!美方通告全球:美军机连续坠入南海并非巧合,罕见措辞引爆国际舆论

突发特讯!美方通告全球:美军机连续坠入南海并非巧合,罕见措辞引爆国际舆论

在新加坡生活
2025-11-03 01:12:19
天塌了!一夜之间2家公司被立案,1家被ST,14万股东集体踩雷

天塌了!一夜之间2家公司被立案,1家被ST,14万股东集体踩雷

财经智多星
2025-11-01 08:16:00
“史上最寒酸”的凯里动物园收到大量捐款,70岁园长喊话爱心网友:别捐了,我们现在有能力把动物养好

“史上最寒酸”的凯里动物园收到大量捐款,70岁园长喊话爱心网友:别捐了,我们现在有能力把动物养好

极目新闻
2025-11-02 22:09:14
王家卫的崩塌,早有预兆!

王家卫的崩塌,早有预兆!

文艺馆
2025-11-02 21:07:26
31岁升正处,“80后”段红丽获提拔

31岁升正处,“80后”段红丽获提拔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2 23:27:10
率泰州爆冷夺苏超!39岁女足队长回家受热捧 邻居拉横幅+敲锣打鼓

率泰州爆冷夺苏超!39岁女足队长回家受热捧 邻居拉横幅+敲锣打鼓

我爱英超
2025-11-02 18:03:00
关于要不要过万圣节这个事,我们国内城市分为了两派

关于要不要过万圣节这个事,我们国内城市分为了两派

清晖有墨
2025-11-02 16:02:29
2025-11-03 09:07:00
阿晪美食
阿晪美食
喜欢做菜,享受做菜的过程
1074文章数 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头条要闻

媒体:美防长针对中国发出尖锐"警告" 随后说法又变了

头条要闻

媒体:美防长针对中国发出尖锐"警告" 随后说法又变了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科技要闻

马斯克为这事开骂:“他们什么都不懂”!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家居
旅游
手机
亲子
公开课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旅游要闻

跟着这张地图,来重庆赏“秋”“香”

手机要闻

古尔曼:Apple Intelligence 入华计划再延期,iOS 26.4 成新目标

亲子要闻

研究:运动与电子屏幕使用方式影响青少年大脑发育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