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圈被一则消息刷屏了:糖尿病、心衰的“明星药”达格列净,在国家集采中爆出惊人低价——印度药企Hetero以每片0.24元的价格中标,而原研药企阿斯利康的报价是4.36元,相差超过20倍!
这意味着,这款曾一年耗医保70亿的常用药,价格被彻底打了下来。
对患者而言,这无疑是天大的好事。但惊喜之余,一个现实问题也浮出水面:低价,真的等于好用吗?
中标药企Hetero,两个月前刚收到美国FDA的警告信,直指其仓库存在卫生问题,“污垢和腐烂物堆积在货架上”。这样的生产环境,真的能保证每一片药的疗效和安全吗?
我们当然乐见药价“低头”,但绝不能忽视一个核心:吃药,是为了治病。如果药效打了折扣,再低的价格也失去了意义。
今年的上海两会上,郑民华等20位委员就提交了提案,呼吁在集采背景下“保障老百姓能用上真正管用的药”。这说到了关键点上。
医药改革,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健康账”。如果企业为了中标不断压低成本,牺牲了药品质量和疗效,那最终损害的是谁?是每一个依赖药物维系健康的普通人。
我们应该呼吁什么呢?
• 质量必须成为集采的“硬门槛”——不能让有质量隐患的药,轻易流入市场。
• 鼓励国内药企转型研发,而非陷入低价内耗,把钱真正投在好药的开发上。
• 把药品的选择权更多地交给医生和患者——在关键治疗中,能用上真正信得过的好药。
有人说:“既然原研药效果好,我愿意自费买。”这是一种选择,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的选择。
真正理想的局面是:我们既能用上平价药,又不必为疗效提心吊胆。
如果你也关心自己与家人未来的用药安全,不妨多一份关注,多一次转发。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那个需要“好药”的人。
小贴士:部分原研药清单已在网络上流传,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主动搜索了解,在医生指导下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
 ![]()
#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