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李世民亲率大军开始东征,大军分水陆两路进发,李世勣率陆路军渡过辽水,张亮率水师跨海而来。 唐军连克盖牟城、辽东城、白岩城等多座城池,势如破竹。
![]()
1.为阿史那思摩吮血:这样的领导值得跟!
高句丽是当时横亘在今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强大政权。
隋朝以来,它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642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弑君篡权,并攻打唐朝的盟友新罗,且无视唐朝的调解。
这成为了东征的导火索,唐太宗认为这是收复辽东、安定东北亚的绝佳时机。
“丙申,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中弩矢,上亲为之吮血,将士闻之,莫不感动。”
进军白岩城的过程中,李思摩中了弩弓发出的箭。
李思摩就是阿史那思摩,突厥王族。他曾多次作为东突厥的使者出使隋唐两朝。
归唐后,被赐为李姓,后被被册封为可汗,统领河套地区突厥部众。
弩箭的伤多是贯穿伤,李世民的举动,让士卒备受感动。
即使是作秀,也能让将士体会到温暖!我们只知道秦王的勇猛与狠辣,却不知他还有如此柔情的一面。
阿史那思摩去世后陪葬昭陵,李世民去世后,另一位大将契苾何力要殉葬,幸而被唐高宗拦住。
想想这些就不难理解李世民手下为何敢于效死力,他为何能开创贞观之治。一句话,这样的领导值得跟!
东征在攻城掠地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后勤总管岑文本积劳成疾,病逝于幽州;契苾何力重伤;返程途中,遭遇大雪,冻伤众多。
皇帝对士卒的爱护,极大激发了唐军将士的战斗毅志,契苾何力挺身冲入敌阵,腰上被长矛刺中。
尚辇奉御薛万备单枪匹马前往救援,从万人之中把契苾何力抢救回来。
契苾何力包扎好伤口又投入战斗,跟随他的骑兵也奋力攻击,终于打败了高丽援军,荡平了安市城的外围。
2.李世勣犯了战略性错误!
![]()
接下来开始猛攻安市城。但安市守军十分嚣张,远远望见唐太宗的旗帜,便在城墙上擂鼓叫骂。
太宗面色阴沉,李世勣趁机请求在攻下安市之日,把城中男子全部活埋。
李世勣原名徐世绩,被赐李姓,就是《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功,在传统文化中,与诸葛亮、刘伯温被公认为三大智慧的化身。不过,这是智者犯的一个巨大错误。
从战略层面看,与整体战争目标背道而驰, 唐朝征高句丽的根本目的: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并非只是为了攻城略地、杀人立威。
其核心战略目标是彻底瓦解高句丽的抵抗能力,将其纳入唐朝的羁縻统治体系,永绝东部边患。这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征服人心”的战略。
从战术层面说,看似省事,实则后患无穷。
短期与长期的权衡:屠城在战术上看似一劳永逸,解决了眼前的抵抗力量和后勤压力。但从长远看,它制造了更强大的、基于仇恨的抵抗意志。李世勣作为名将,本应看得更远,但他此时被安市城的顽强抵抗所激怒,提出了一个“治标不治本”甚至“饮鸩止渴”的下策。
![]()
3.一位优秀的统帅要有战场敏感度!
安市人听到这个消息,更加坚守,唐军久攻不下。
安市人甚至想夜袭唐营。唐太宗听到城中鸡鸣猪嚎,对李世勣说:“围城时间长了,城里烟火一天天稀少,现在鸡猪喧叫,这一定是杀鸡宰猪款待将士,想在夜间出城偷袭我军,我们应该严加防备。”
这天晚上,高丽几百人果然顺着绳子爬下城来。正中唐军埋伏,丢下一堆尸首后,退回城中。
打仗这种事,首先要保证不被消灭,而不是怎样取胜。
孙子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
就像投资,不要你总想着赚钱,而是想怎样安全,能永远保住80%的本金。
安全是最重要的,保证安全一靠制度,二靠敏感度。
李广每次驻扎,都要远远地放斥候,就像李云龙每晚查岗,连结婚也不例外。这是制度保证。
敏感度就有点玄幻色彩了,就是对环境、对人的细微变化,有快速的联想和反映,就像马云到美国考察能发现互联网的商机,创立阿里。
![]()
4.超级工程,功亏一篑。
就在大家绝望的时候,有人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建造一个土山,超过城墙后,破城而入。由江夏王李道宗负责。
修筑土山昼夜不停,一共花了六十天时间用工五十万个,渐渐与城墙一般高了。
城中守敌也增高城墙来抗拒唐军。士卒轮番交战,每天有六七回合,冲车和炮石打坏了城门楼和堞墙,城中守敌随即竖起木栅来堵缺口。
李道宗伤了脚,太宗亲自为他针灸。
一吮阿史那思摩之血,二敷契苾何力之伤,三灸李道宗之疾。太宗以赤诚之心,躬行亲为,将君王的体恤化作了最为具体的温度。
然而,回报给唐太宗的却是冰冷的现实。
李道宗派果毅傅伏爱领兵驻守山顶来防备敌军。
千载难逢的机会出现了,土山滑坡,压塌了城墙,此时若能杀入城中,安市城指日可破。
不幸的是,傅伏爱却私自离开部队,高丽数百人抓住机会,从城墙缺口杀出,抢占了土山,挖掘战壕,坚守阵地。
唐太宗盛怒,把傅伏爱斩首示众,命令各位将领夺回土山。
然而终究未能攻下!
一场战役毁在一个前线指挥官的脱岗上!
唐朝军队受阻于安市,除运气成分外,还有以下几点:
1. 安市城异常坚固,守军顽强:安市城地势险要,城墙坚固,守军在主将杨万春的率领下,抵抗意志极其坚决,做好了长期死守的准备。
2. 天时与气候不利:唐军远征,战役拖延至深秋。辽东地区冬季严寒提前到来,草枯水冻,后勤补给困难,军队难以久留。
3. 战略决策的影响:在进攻安市之前,李世民拒绝了绕过坚城、直取腹地的冒险方案,选择了相对稳妥但耗时的攻城战。这给了高句丽调集援军、加固城防的时间。
最终,导致了征辽之役在安市城下功败垂成。
2018年上映的韩国电影《安市城》就是改编的这段历史,剧中很多情节不符合历史,比如安市城在今辽宁沈阳东,李世民也没有受伤,唐军是主动撤退,并非是被击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