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官方对外公布消息,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已经正式落地静海。这就意味着作为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管理体制的中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首次在北京之外设立异地校区。教育部原则上不允许设立跨省份异地校区,那么北京协和医学院为何要反向操作?
![]()
据悉,2021年5月,天津市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市院共建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合作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细胞谷)四个项目。其中,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三个项目位于合作示范区内,总规划用地2142亩,总投资超100亿元。
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选址于天津静海区,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创新片区内。建设规模为200000平方米项目,已于2023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项目迎来最新进展,核心建筑已完成主体封顶。今年,该项目将完成50%的内装修工程,于2026年整体竣工。
![]()
根据公开资料,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国家卫健委唯一直属的院校,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管理体制的中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学校入选了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北京协和医学院最早可追溯至1906年创办的协和医学堂,正式创办于1917年,是中国最早设置八年制医学教育和护理本科教育的医学院校。1951年,卫生部接管更名为中国协和医学院。历经传承与发展,学校先后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定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1982年首次授予硕士学位,1985年首次授予博士学位。
学校校本部占地面积仅百余亩,下设10个二级学院,仅开设临床医学(八年制)、护理和药学3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专业点3个,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校本部及各科研院所教职工3000多人。
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天津建设新校区,是综合考虑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学校自身需求的结果。
![]()
首先是国家战略驱动。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将部分教育资源转移至天津,以缓解北京的城市压力。
其次是学校发展需求。为突破北京校区空间资源限制,为学科扩张和提升办学条件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将先进的医学教育理念、科研资源和临床实践经验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进行整合与创新,有助于放大学校品牌的辐射效应。
再次是区域资源互补。天津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要承载地之一,且有增强自身医药卫生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求。
最后是功能协同效应。作为协和天津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形成“医、教、研、产”一体化协同发展。建成集医学人才培养、医疗服务转化、国际合作交流于一体的高水平医学教育基地,不仅培养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还涵盖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将显著增强天津在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中的枢纽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