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为进一步激发全市法院干警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热情,凝聚推动全市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石家庄中院通报表扬了全市法院第三季度“提质增效之星”“敬业奉献之星”。
今天带大家“走近”的是“提质增效之星”——中院民二庭四级高级法官赵红玲。
![]()
“赵法官办案,不光讲法律,她更懂咱老百姓心里的委屈。”“赵法官每次给我们调解,都特别有耐心,能感受到她是打心底里想帮我们解决问题。”当事人这些质朴的评价,都指向同一位法官——石家庄中院民二庭法官赵红玲。自调入法院工作后,赵红玲便一直深耕民事审判一线,她始终将“如我在诉”理念融入每一起案件办理中,用专业与温度诠释着新时代民事法官的责任与担当。
在家长里短中读懂群众的“心结”
“民事案件没有‘小案’,每一件都连着群众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这是赵红玲常挂在嘴边的话。从事民事审判以来,从邻里纠纷到合同争议,从家庭矛盾到工伤赔偿,她始终秉持一个信念:当事人坐在法庭上时,最需要的不是冰冷的判决,而是一个愿意听他们说话、懂他们难处的人。因此她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法官,要以中立的角度审视案件,要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的意见,确保每一个观点都得到充分的表达和考量。
去年冬天,赵红玲接到了一起持续4年的财产分割纠纷。张某的父亲去世后,张某和张某继母因张某父亲留下的存款、房产等遗产分割产生纠纷诉至法院。张某因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石家庄中院。“我们要求并不过分,但是对方就是不同意。”“不见面不商量,甚至办丧葬费支取手续都因为她的缺席迟迟办不成。”庭审时,张某夫妇情绪较为激动。双方纠纷持续时间长,矛盾较深,如果简单判决,不仅难以修复双方矛盾,也不利于一家人之后的和睦相处。庭审后,赵红玲与张某夫妇聊了很久,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诉求,让他们充分表达这些年因为财产分割积攒的情绪和无奈。随着倾听的深入,赵红玲顺势建议张某接受调解。几天后,张某打来电话表示愿意接受调解。
“按法律规定来说,同一顺序继承人一般均等分配,但对尽主要抚养义务者可多分。对于不宜分割的财产可采取补偿等方式处理。”“你父亲生病住院的时候,继母及其女儿确实出钱出力不少。”“对于房产,你们给继母合理的经济补偿,继母那边就不再主张权利了。”对于继承案件的调解,不仅是分财产,更是帮破碎的家庭找到继续前行的平衡点。为从根源上一并将所有矛盾予以化解,赵红玲与双方当事人多次电话沟通,耐心从法律、情理角度开解劝导,站在当事人立场梳理分析。当事人不懂的法律问题,她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当事人想不明白的道理,她就从亲情、伦理、案例等多方面劝导。
通过多次调解协商,最终该案双方当事人都作出让步,达成一致意见。“非常感谢法官,耐心听我们倾诉、帮我们调解,现在不仅纠纷解决了,我们家里的关系也缓和了。”今年4月,张某将一面写有“人民好法官”的锦旗,送到赵红玲手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案结不是终点,事了才是目的
在民事审判领域,调解往往比判决更耗时耗力——要反复沟通、要平衡利益、要化解心结……。但赵红玲始终认为:“多花点时间调解,可能就少一场执行、少一份怨恨、多一点和谐。”每个案卷的第一页是她记录该案流程节点的记录纸,记录着每个案件的调解节点和进度以及当事人诉求的变化,甚至包括对于“XX白天工作不方便接电话,晚上有空可以电话沟通”“和XX的代理人沟通过了,他表示要和当事人商量一下,需两日后再次联系”等沟通内容以及细节的记载。
去年冬天,某村村委会将某甲告上法庭。起因是,村委会从80多户农户中承租了50多亩闲置土地,后整体出租给某甲使用5年。某甲在支付了第一年租金后,剩余租金一直未支付,村委会也因此无法向80多户农户支付。之后经过多个部门长达两年的协调,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面对这样一起“骨头案”,二审法官赵红玲没有急于开庭。她意识到该案关系80多户农户能否维系生计,社会能否安宁和谐,简单出判只能“定分”,无法“止争”,于是,她更加坚定了“调解”的信念。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问题”。在赵红玲的建议下,双方虽均同意给出各自的调解方案,但始终难以达成一致意见。赵红玲联系了一审法官和曾参与协调的镇政府包村干部一起去查勘现场并展开调解。
“我们申请了对某甲的财产保全,而且已经全额查封,我们不怕他不能履行。”
“村委会说的不对,没有全额查封。”“我没有履行能力,不怕成为失信人。”
在镇政府的会议室里,村委会、某甲、80户农户代表一一发表自己的意见。赵红玲耐心了解到双方矛盾的根源、之前的调解方案以及未能调解成功的原因,向村委会解释法律规定,为某甲分析证据上的瑕疵。一句一句倾听、一遍一遍解释、一次一次互换意见,不知不觉已经华灯初上。连续七个小时讲法、说理、谈情,赵红玲逐渐沙哑的声音,慢慢换来双方差距的缩小。事后,又经过多次电话沟通,虽双方差距已明显缩小,但均表示不再让步,赵红玲只能依法作出判决。
“你之前调解的那个案件,在执行阶段和解了,并且在年前能够履行到位,双方矛盾化解了。你的工作没有白费!”两个月后,一审法官给赵红玲打来了电话,此时赵红玲心里那块石头才终于落了地。
民事审判琐碎繁杂,但赵红玲无论面对任何案件,从未降低过标准。她常说,“如我在诉”不仅要有共情心,更要有专业力——只有把法律讲透,把道理说明,当事人才会信服。“虽然您没有支持我的诉求,但我仍然感激您!”近日,一位大爷把一面写有“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锦旗交到赵红玲手中时激动地说。今年以来,赵红玲的调撤率已超30%,获赠多面锦旗。
如我在诉背后的默默坚守
“调解不是为了‘息诉’,而是为了‘人和’”。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赵红玲办理的多是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涉及人情冷暖、家长里短,即使仅有一丝希望,她也要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下沉到一线,查找矛盾根源,想方设法化解纠纷。而这些背后是她始终坚守“小案不小办”的为民初心和默默的辛勤付出。
今年6月的一天,赵红玲上午安排了两起案件的询问。在询问完第一起案件后已到中午,而此时还有一起继承案件的当事人在等待询问,在和双方进行了简单的交谈后,赵红玲发现该案调解的几率很大,顺势开展调解。
“咱们先把你们二审的争议焦点捋清楚。”“目前你们存在争议的财产包括房子、公积金、存款。有一部分你们虽有争议但在起诉书中没有体现,咱们这次把没有起诉的部分一起调解了,你们就不用另诉了,后续也就没有纠纷了。”“这个案件还涉及到案外人,你们把他的联系方式给我,我跟他沟通一下。”随着赵红玲调解的深入,制作调解笔录、敲定调解条款、送达调解书……一系列工作做下来,已是下午两点。下午约来询问的案件当事人已经到了审判庭,为了不耽误当事人的时间,赵红玲又开始对下午的案件展开询问。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在询问第四起案件时,她突然两眼一黑,晕倒在了审判台上。在同事的呼唤声中,她慢慢醒来并开玩笑说:“没事儿,应该是中午没吃饭饿的。”
多年来,赵红玲调解结案率始终位于全院前列。她常说“法官不是高高在上的裁判者,而是矛盾的化解者、人心的缝合者。‘如我在诉’不是口号,而是要真正把自己放在当事人的位置上,感同身受他们的急难愁盼,是要让当事人走出法庭时,心里带着温暖、眼里看到希望。”每个风和日丽的清晨,阳光都会透过窗户洒在她的办公桌上,那厚厚的卷宗、翻旧的法律书籍,还有写满调解流程节点的记录纸,都在无声诉说着一位民事法官的坚守——用耐心化解干戈、用真心温暖人心,让每一起案件都既有法律的力度,更有司法的温度。
供稿:闫媛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