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打开电视,无数人都能哼出那句广告语:“家有海天,好味自然来。”
那时候的海天酱油,是厨房的标配,是餐桌上的味道担当。
无论是餐馆后厨还是老百姓家里的一瓶酱油,十有八九写着“海天”。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靠国民信任撑起的调味品巨头,却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从5300亿市值的巅峰,跌到蒸发近5000亿。
它的创始人庞康,也从中国酱油首富,跌成了被舆论围攻的企业家。
![]()
有人说,海天输给了同行,也有人说,它败给了消费者。
但真相远比这两句话更复杂。
01
1980年代,佛山有个国营小厂,做的是最普通的酱油生意。
那时候的调味品行业,技术含量低、品牌杂、利润薄。
年轻的庞康大学毕业后进入海天,从技术员干起,别人想着混日子,他却盯着产品。
他每天在车间里闻发酵味、试样品,连饭都在厂里吃。
别人笑他:“鼻子都酱油味了”,他却说:“调味品也能做出科技感。”
海天真正起飞是在2000年之后。
那时,庞康意识到品牌才是最大的护城河,于是砸重金在央视投广告,海天酱油,中国人的酱油。
![]()
广告一播,销量翻倍。
海天很快占据全国超六成市场,几乎家家户户离不开它。
2014年,海天味业成功上市。
股价一路狂飙,最高市值突破5300亿,超越万科,成为A股“酱油茅台”。
庞康个人财富一度超过160亿,稳坐食品行业首富宝座。
那几年,海天的扩张几乎无敌。它不光卖酱油,还卖蚝油、料酒、火锅底料,餐桌上的味道都被它包圆。
消费者信任它,经销商愿意跟它干,资本市场更是视它为“稳定增长”的金字招牌。
然而,一家靠口碑起家的企业,最怕的正是信任崩塌。
02
2022年国庆节前后,一条短视频让海天陷入前所未有的舆论漩涡。
视频博主对比了两瓶海天酱油,一瓶在日本超市买的出口版,一瓶是中国内销版。
包装相似,配料表却完全不同。
出口日本的版本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
国内版的配料表,却排着一长串化学名词,呈味核苷酸二钠、焦糖色、甜味剂、谷氨酸钠。
网友炸了:“难道中国人就该吃添加剂酱油,外国人吃纯粮酱油?”
短短几天,“海天双标”话题冲上热搜,阅读量上亿。
![]()
有人在超市退货,有人拍视频倒酱油,甚至连饭店老板都被问:“你家用的是不是海天?”
面对质疑,海天第一时间发声明:“所有添加剂均符合国家标准,产品合法安全。”
这句话在法律上没错,可在情感上却彻底失分。
消费者的问题不是安不安全,而是你为什么区别对待。
更糟糕的是,海天并没有正面解释为何两款产品成分不同,反而不断强调造谣必究,一副谁质疑我我就告谁的姿态。
一时间,曾经代表“老实厚道”的民族品牌,变成了“傲慢冷漠”的代名词。
哪怕后来央视邀请食品专家出面科普添加剂的合理性,也无济于事。
消费者只记得一件事:海天不讲清楚。
03
危机的后果,比想象得更惨烈。
2021年,海天股价还在120多元,到2024年,仅剩不到40元,三年蒸发5000亿市值。
很多投资者骂道:“我买的不是酱油,是‘海天血泪’。”
而在终端市场,海天也没能稳住阵脚,部分经销商出走、渠道库存高企、销量增长乏力。
曾经的销量冠军,如今连超市货架上的排面都少了几格。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竞争对手的崛起。
千禾味业打出“零添加”旗号,迅速获得消费者青睐,其净利润同比暴增近60%,在高端酱油市场快速蚕食海天份额。
![]()
海天当然不是没想过自救。
它推出了零添加系列、火锅底料、苹果醋雪糕,甚至跨界做冰淇淋。
但消费者买单的寥寥。
一个做了几十年酱油的品牌,突然去卖雪糕,这种“跳脱”,更像是焦虑。
真正的问题不是新品,而是信任坍塌后,海天没再找到和消费者说话的方式。
它失去了“民族品牌”的亲和力,也丢掉了那份“家常味”。
04
有人说,海天的问题是公关危机,但更深层的,是它的认知滞后。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制造企业习惯了以规模、效率、渠道为核心逻辑。
谁能占渠道、谁能上央视、谁能压成本,谁就是赢家。
可当消费结构升级、社交媒体兴起,消费者开始关注原料、品牌理念、企业态度时,海天仍停留在我做得对,你们不懂的思维里。
这是一种旧式成功的惯性。
海天赢在过去的时代,却卡在了新的时代。
![]()
事实上,它完全可以化解危机。
如果在第一时间真诚说明成分差异、公开生产标准、甚至邀请消费者参观生产线,舆论也许不会失控到今天。
但海天没有选择沟通,而是选择对抗。
当一家企业忘了谁是它的衣食父母,那场风波就不再是危机,而是转折。
05
海天味业并不是第一个被消费者“抛弃”的国民品牌。
三鹿奶粉、鸿茅药酒、权健火疗,每一次信任坍塌,背后都有同一个原因:企业以为自己大了,就可以不解释了。
庞康当年靠满足消费者崛起,如今却败在不理解消费者,这正是海天最大的讽刺。
今天的中国市场,不再是广告万能的年代。
真正能赢得未来的企业,不是谁声大、钱多,而是谁能持续赢得信任。
![]()
市值可以重来,口碑却回不去。
海天要想重返巅峰,必须重新学会那门最朴素的生意课:尊重消费者,先做人,后做酱油。
海天的故事,不只是一个品牌的兴衰史,更是一面镜子。
它提醒所有中国企业:在时代加速的浪潮中,真正被淘汰的从来不是慢,而是傲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