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中午,巴伐利亚很热闹,两座老核电站的冷却塔被炸倒,现场有好几万人围观,有人拿手机拍照,有人录下视频,还有人带上孩子一起看热闹,电视台从头到尾都在直播,看起来不像是在拆除建筑,反而像在过节,其实这件事不是意外,是政府提前安排好的,专门办了一场告别核能的仪式,德国想用这个方式告诉全世界,他们彻底不再使用核电。
![]()
这事要从2011年说起,福岛发生核事故之后,德国老百姓对核电产生了很大担忧,政府也就顺势推出能源转型计划,具体来说就是逐步淘汰核电和煤电,将来主要依靠风力、太阳能以及天然气来发电,到了2023年4月,最后三座核电站真的关闭了,煤电退出时间也提前完成,听起来这做法很环保,但实际执行起来却遇到不少问题。
![]()
风和太阳不受人控制,北部地区风大时发电还算顺利,南部风小加上太阳能依赖天气,一到冬天发电量就大幅下降,原本指望天然气能补上缺口,结果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切断供应,德国储气罐几乎见底,那个冬天慕尼黑和斯图加特等地开始限制用电,超市提早关门,连啤酒节都担心电力不足,电价飙升让普通家庭电费上涨超过一倍,宝马和奔驰这样的大企业也难以承受,生产线险些停工,小型公司干脆把工厂迁往电价更便宜的地区。
![]()
德国原本指望欧洲电网能帮上忙,结果发现邻居们自己电也不够用,法国核电站设备旧了发电跟不上,奥地利和捷克这些国家也担心自家电力不够不肯卖电给德国,德国工业用电价格变得特别高,竞争力一路往下降,以前常提的德国制造现在有点撑不住了。
![]()
更关键的是,德国自己生产不了那么多新能源设备,光伏板、风机和储能电池中,七成以上的核心部件都要从中国购买,巴斯夫在广东建新厂,宝马在沈阳扩大电动车产能,都是为了靠近供应链,中国企业不仅出售设备,还帮助安装、调试和维护,德国要推动能源转型,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德国推动能源转型的步调显得过于急促,把全面弃核视为一场道德胜利,但自然规律从不讲求道德,风能停下就无电可用,太阳落下也无法发电,储能技术跟不上发展速度,电网系统也承载不了这样的波动,结果只能面对现实的考验。中国同样在推广新能源,但并未急于淘汰煤电,而是先建设好风电与光伏设施,再逐步进行替代,同时特高压电网和新型储能项目也在同步推进,因此没有出现大规模停电问题。
![]()
德国人炸掉冷却塔时看似风光,但之后的日子并不顺利,他们想做环保先锋,却意识到光喊口号不够,还得掌握技术、保证供应、准备备用方案,现在德国的能源安全依赖进口设备和邻国支援,话语权反而变弱了,以前各国愿意听德国谈环保,如今得看中国能否及时供货。
我觉得能源问题不能只靠理想主义解决,德国曾经想一步到位完成转型,结果却卡在半路上,中国选择稳扎稳打的方式,先建立好基础再逐步调整,虽然进展不算快,但避免了出现大问题,这个情况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现实往往比想象复杂,德国的这次经历给全世界提了一个醒:能源转型不能变成政治表演,它关系到每家每户的用电能不能得到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