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所谓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人嘛,终究还是需要向回收的,回归清欢,便得自在。
尤其人活到一定年纪之后,或许就会明白这么个道理:
真正的福气,不在别处,就在内心回归清欢的那一刻。
清欢,是给欲望做减法
人嘛,总觉得拥有的不够多,房子不够大,车子不够好。
于是,心就容易被欲望塞满了,到头来反倒尝不出生活的原味。
陶渊明辞官归隐,在乡间一住就是二十年。
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选择这样的人生,可不是在逃避,而是在按照心意选择。
选择粗茶淡饭里的真滋味,选择清风明月里的自在,得到清欢,便是自在。
作家林清玄说:“清欢是生命的减法。”
的确,当我们愿意舍弃那些不需要的东西,才能与真正的自己相遇。
如此,少一分贪求,就多一分清闲。
清欢,是在平凡中品出滋味
人这辈子,轰轰烈烈是别人的剧本,可是柴米油盐才是自己的生活。
实际上,能把寻常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那才是最大的本事。
就像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里,写的全是一些平凡琐事。
比如他与妻子芸娘布衣蔬食,却在院中插花品茗,月下对酌。
靠自己回归清欢的清醒和克制,亦能把清贫的日子,过成了后人羡慕的诗篇。
事实上,《菜根谭》中就有这样的感悟:“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
一个人真正的滋味,其实真的不在山珍海味,而在家常便饭里。
当你学会品味平凡,便能在生活处处看到风景,并且在平凡之中品出人生真滋味。
清欢,是守护内心的宁静
外面的世界越热闹,越要守住自己心里的那一份安静。
因为人声鼎沸处,容易迷失自己,但独处守心时,也能看清方向。
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
他在《竹里馆》中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一个人弹琴,一个人听,一个人与天地对话。
凭借着这份独处的清欢,让他活出了“诗佛”的境界。
哲学家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在浮躁的世界里,给自己留一片清净地。
心静了,福气自然就来了。
说到底,人归清欢,不是退隐山林。
而是在红尘中,修得一颗清净心,平常心。
当你在粗茶淡饭中品出真味,在独处时光中找到自在,那便已活成了最有福气的模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