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万亿资管信托迎最严新规,告别保本保息时代!
信托产品再也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这家常便饭般的潜规则被正式敲响丧钟。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了《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份长达85条的新规是信托行业期待已久的监管框架,也是2018年资管新规后最重要的一块制度拼图。
作为掌管着11.39万亿元资产的庞大行业,资产管理信托终于迎来了专属监管细则。
![]()
补全空白
这份征求意见稿的到来并不意外。
现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自2007年发布至今已实施18年,早已不能适应信托业的发展现状。
2023年,《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
然而资产管理信托一直缺乏专门的监管细则,直到这次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才真正补上了这一空白。
![]()
五大重点
征求意见稿共5章85条,全面涵盖了资产管理信托的各个层面。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对保本保息的明确禁止。
新规要求,信托公司管理信托产品,不得以任何方式向投资者承诺本金不受损失或承诺最低收益,不得设置预期收益率。
同时,新规严禁开展或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
在销售方面,新规强化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信托公司对信托产品划分风险等级,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
新规还要求信托公司履行主动管理职责,不得将管理职责让渡给其他机构或个人,严禁通道类业务。
此外,新规首次明确了商业银行作为信托资产托管的“防火墙”,赋予了托管银行监督权限。
![]()
投资者门槛提高
新规对合格投资者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个人投资者需具有两年以上投资经历。
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近三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新规设置了不同的最低投资金额。
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不低于30万元,混合类不低于40万元,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及基础资产涉及非标准化资产的信托产品不低于100万元。
![]()
影响深远
新规对信托行业的影响可谓深远。
截至2024年末,58家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信托规模合计达11.39万亿元,在新成立产品中占比接近一半。
新规将推动信托公司从非标融资业务向标准化投资转型。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指出,这意味着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彻底结束,后续非标类信托将全面实施组合投资。
新规还要求信托公司每年至少一次对符合条件的产品的净值生成进行逐产品外部审计,实现了从“业务审计”向“产品审计”的精准下沉。
记得几年前我去参加一个信托产品推介会,销售人员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年化收益7%、基本保本保息”的美好故事,当时我就疑惑:这么高的收益,风险到底藏在哪?
如今,随着新规的落地,这样的场景将一去不复返。
信托产品将真正回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本质。
未来我们选择信托产品时,不能再只看预期收益率的高低,而要真正审视风险等级与自身承受能力的匹配。
这杯“非保本”的信托之酒,你准备好了吗?
对此,您怎么看?
期待您在留言区文明理性发布高见,留言点赞最高的朋友,扫码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获得投行圈子精美商务背包一个。
感谢耐心阅读,欢迎顺手点个“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