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也有高铁、有7-11、人均GDP三万多美元?日子明明挺好,干嘛天天讲统一?”
这句来自台湾网友的反问,听着理直气壮,实则像极了一个住在危楼里的人,推开窗看见楼下便利店灯火通明,就觉得自己住的是豪宅。
![]()
是,台湾的日子确实“看得过去”。便利商店密度全球第一,高铁准时到秒,夜市小吃香飘十里。
可这些生活便利,撑得起一个地区的未来吗?当年轻人月薪22K、买房要不吃不喝16年、军费年年涨、外交空间越缩越小,这种“挺好”,不过是泡沫上的舞蹈。
GDP数字再好看,也盖不住民生的窟窿。3.2万美元的人均GDP听着体面,可台积电一家就贡献了半导体产值的65%,全岛经济靠一颗芯片吊着命。
一旦国际市场波动,整个台湾经济就跟着打摆子。这哪是“优等生”?分明是“偏科生”,而且偏得厉害。
![]()
更别提那42%的对大陆出口依存度。ECFA一旦终止,一年180亿美元的关税优惠没了,多少农产品、中小企业得直接“断粮”?
这不是吓唬人,是摆在桌上的经济账。
你嘴上喊着“不靠大陆”,可菜篮子里的文旦柚、工厂里的订单,哪一样不是靠着两岸贸易活下来的?
![]()
有人说,我们有国际参与啊,能开论坛、能搞“新南向”。可现实是,台湾只剩12个“邦交国”,RCEP进不去,亚投行没份,WHO只能“受邀旁听”。这哪是“国际空间”?这是在别人家的饭局上蹭个座位,连筷子都拿不稳。
军费倒是年年涨,2024年砸了128亿美元,三成用来买美国军火。
可这些飞机大炮,真能换来安全吗?还是只是让年轻人多交税、少福利,换一堆“保养比使用还贵”的铁疙瘩?当教育、医疗、养老的钱被挪去买导弹,这种“安全”,到底是保了谁?
![]()
而大陆呢?不是要“吞掉”台湾,而是提供一个跳出困局的机会。福建闽剧在台收视率涨了37%,传统节庆参与率年年升,这不是政策推动,是文化血脉的自然回归。
语言相通、习俗相同、祖坟在大陆,这些不是政治口号,是刻在DNA里的事实。
统一,不是让你交出身份,而是让你从“边缘游走”变成“主场参与”。京台高铁平潭段已通,隧道勘探完成,物理连接只差最后一哆嗦。
![]()
海南自贸港企业所得税能降到15%,如果政策延伸到台湾,多少中小企业能喘口气?大陆一个省的消费市场,就能让台湾农产品销量翻几倍。这哪是“被吃掉”?这是“搭上快车”。
再看港澳:香港回归27年,GDP翻了2.3倍;澳门人均寿命84岁,全球第二。这不是宣传,是数据。回归不是失去自由,而是获得更大的发展底盘。
如今,大陆高校里的台生越来越多,35%毕业后选择留下,起薪比岛内高1.8倍。他们用脚投票,不是因为被洗脑,而是因为看得清:在14亿人的市场里奋斗,机会远比在2300万人的岛上内卷来得多。
![]()
所以,“日子挺好”不是拒绝未来的理由,而是警惕的信号。真正的好日子,不该靠运气维持,而要靠实力支撑。当你的经济、外交、安全全都悬在外部变量上时,再“挺好”的生活,也不过是风中的蜡烛。
历史的列车已经启动,与其躲在岛内自我安慰,不如主动上车,握紧方向盘。统一不是终点,而是让“挺好”变成“真好”的那一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