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早醒来,62岁的王阿姨照常准备晨练。可这天刚迈下床,突然感觉心口闷闷的,连累脚步都轻快不起来。她愣了一下,心里嘀咕:“年纪大了点,小毛病正常,扛扛就过去了吧?”几天后,症状越来越频繁,晚饭后腹胀、浑身乏力、手指发麻,甚至开始睡不踏实。
直到女儿极力劝说下,她才走进医院,检查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原来,身体早已敲响了五脏求救的警报,自己却一直当作小毛病。你可知道,身体的点滴不适,往往正是五脏试图向你求助的信号?若总是硬扛、忽视,一些隐患可能就此悄然变成难以逆转的大问题。
![]()
你有没有过类似王阿姨的经历?腹部时不时隐痛、偶尔眼花耳鸣、半夜无缘无故醒来——这些看似“日常”的小状况,医生提醒:其实很可能是五脏健康报警。如果现在警觉,还可以及时逆转,但继续无视后果却很难预测。
那么,五脏究竟会通过哪些“警报”向我们示警?哪些信号千万别再视而不见?
很多人以为肝脏“沉默寡言”,其实长期睡不好、早起苦味口气、眼珠干痒发涩,都与肝功能波动息息相关。北京协和医院2022年肝健康门诊数据指出,47.3%的肝功能异常患者,自觉最初“全无症状”,直至出现持续性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口中异味等,被家人提醒才警觉。
有研究发现,肝细胞损伤时,毒素代谢功能减弱,夜间更易扰乱神经递质,造成失眠和晨起口苦。更有部分患者眼干、眼涩,是因肝血不足,不能滋养双目**。每多忽视一天,恢复难度可能提升10%以上!
![]()
你是否觉得出门买菜、爬几层楼就喘?或者莫名觉得胸口不舒服、手握物品无力?专家表示,这种“心脏报警”已变得越来越年轻化。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53%的基层高血压患者,曾反复报告胸闷、气短、心悸等典型信号,而5成以上担心“麻烦”,选择自行忍耐,致使高血压或冠心病进展。
因心脏减弱时组织供血减少,运动后更难恢复,乏力感尤为突出。这些信号绝非小题大做,血管若长时间被“塞住”,严重时心肌细胞不可逆坏死风险陡增70%。
![]()
不少中老年人总觉得胃口越来越小,小饭量、腹部胀满、饭后一阵“咕咕”作响,甚至容易腹泻,却以为是“老了肠胃不好”。事实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22年统计:超过62%的中老年消化功能下降者,明显出现“早饱、胀气、容易腹泻”的脾胃虚弱信号。
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源头,功能失和时吸收变差,全身都易疲惫易生病。如果你经常饭后腹胀,别再拖延,及早调整饮食和作息才能止损。
![]()
当你发现自己动一动就气喘吁吁、偶尔无故干咳、晨起嗓子发涩沙哑时,肺功能很可能已经亮起黄灯。中国呼吸学会研究资料显示,中老年慢阻肺(COPD)患者中有高达58%曾因反复咳嗽、气急但未重视,病情被延误。
吸烟、空气污染、感冒后恢复慢都是肺脏负担加重的“幕后推手”,长期忽视,肺小气道受损,氧气供应越来越“捉襟见肘”,发展为慢性咳喘或肺功能衰竭风险大增。
别小看双脚轻微水肿或小便泡沫,这很可能是肾脏“拉响求救警报”。有数据显示,每年中国新发慢性肾病患者超1000万人,其中约40%发现时,已出现夜尿增多、眼睑浮肿但未重视。
肾脏代谢和排毒变慢,毒素积聚,身体易疲劳、脸色晦暗。尤其是夜间连续醒来超过2次,尿液泡沫长时间不散,更值得警惕。肾脏损伤不可逆,但早发现、早干预,逆转机会更大。
![]()
看到这里,你是否能对照自己的日常状况,对五脏健康有了更多觉察?专家建议,健康的五脏来源于科学的生活方式管理。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上述某一或多项信号,先别慌张,更别硬撑拖延。正确做法包括:
保持规律作息,杜绝熬夜,每晚睡够7小时,睡眠不足会显著增加肝、心脏的代谢负担。
合理安排饮食,恰当控制油盐糖,绿叶蔬菜、新鲜水果能为脾胃提供充足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多喝水,限制浓茶、酒精和高糖饮料,有助于肾脏减负。
营养补充不过度,结合医师意见适量选择。
戒烟限酒、定期运动,别让五脏因久坐、久躺而“生锈”。
定期体检;最早期五脏异常,80%可以通过血生化、B超等查出“苗头”,及时干预效果可提升40%-60%。
出现疑似信号,优先去正规医院复诊,切勿自行买药或拖延检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