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自古人文荟萃,人杰地灵。作为一个忙碌的都市人,我们每天行色匆匆,路过一条条街道,一栋栋楼房……或许您会留意到有些路名似曾相识,或是觉得某栋建筑别具风采,但您也许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去了解这些地方的历史,领略这些地方的多彩。
点击观看视频
陶海
曾是上海著名的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十多年前在拍摄纪录片时与宝山结缘,在《宝山有个地方》系列当中他将带领您到宝山这些有意思的地方去走走看看,感受宝山的万种风情。
![]()
![]()
在制作了好几期关于宝山滨江旧貌换新颜的节目之后,我坐在视野很好的景观房里,遥望四面都是现代并且壮丽的景色。于是我不禁思索起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宝山滨江在近现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风貌,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在岁月如梭的演进当中,临江的景观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这大概就是我们现在能找到的宝山滨江最古老的形象了。
这是一幅绘制于清代晚期的宝山文庙的图景,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古代建筑群体。庙宇亭台掩映在绿树红花之间,面朝着磅礴的江海交融,但遗憾的是这些雄伟的建筑群,都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被炸毁了。现在,我们只能从这幅魁星阁的老照片中,遥想这里建筑群当年的风采了。
![]()
![]()
![]()
这张照片是一群好友于1928年8月11日在宝山滨江的合影,照片中用手指着前方的人是著名文学家闻野鹤的夫人,而站在她背后的正是闻野鹤本人。而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鼎鼎大名的摄影家郎静山。从这个时期的很多照片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的宝山滨江主要是一片滩涂,是城市人野游的好去处。这个女孩子在1936年送给友人留念的照片当中,抱着个相机站在江边,绽放着属于那个年代温润的笑容。
![]()
![]()
![]()
这是1956年一所学校的学生在宝山滨江夏令营的照片。在那之后不久,响应国家植树造林的号召,江苏与上海两地的青年人联合起来,就在这片滩涂上种树栽花修桥铺路,并且修复了包括大成殿在内的几处古建筑,形成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友谊公园。
![]()
![]()
![]()
这是1962年,一个小朋友和小伙伴们在友谊公园的合影,看得出来他们都有一点点紧张,但却带着那个年代纯真的笑容,后来友谊公园改名叫临江公园。
对于上世纪90年代生活在宝山的人们来说,这样的影像是再熟悉不过了。在结束了繁忙的工作之后,临江公园是最好的休闲选择。后来还逐渐修建了炮台湾公园等人文景观。思绪回到现在,窗外江海交汇,涛声依旧。但岸边的堤岸早就改换了模样,高楼林立、气势恢宏,但是在这一份恢宏当中又透出一种亲切、一种豁达,既有“金箍棒”的威武挺拔,又有上海·海上世界的欢声笑语。宝山滨江景观的不断进化,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
全市首推!环卫作业车辆与“充电难”说拜拜!
宝山这所学校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
上海轨道交通19号线有新动作!大吴淞发展再添新动能
作者:陶海 唐吉慧
编辑:王之仪(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