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英雄武汉的文化地标,也是武汉人民的无比骄傲!
她的前世今生,沉淀着历史的传奇,存续着诗词的文脉,彰显着时代的朝气!
1985年,黄鹤楼重建开放。黄鹤百年归,光耀四十载!
![]()
万里长江,三楚腹地,江汉朝宗!
这里,有一座屡毁屡建的“望江楼”,它就是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
历史上的黄鹤楼,起于三国、盛于大唐、续于宋明、终于晚清。
1884年,清代最后重建的黄鹤楼被焚毁,蛇山黄鹄矶上再无黄鹤楼的踪影。 然而,1800多年来,黄鹤楼经历了20多次损毁,却是“一楼毁绝一楼修 ”,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观。
![]()
清同治年间雄峙长江边的黄鹤楼(黄鹤楼公园供图)
“只要诗在,黄鹤楼就在”!火遍全国的动画影片《长安三万里》,道出了黄 鹤楼“永生”的密码。文化,是护佑文明永续、民族永生最深沉的力量。黄鹤楼,注定还会重生!
![]()
1927年,青年毛泽东在黄鹤楼旧址写下了《菩萨满·黄鹤楼》。30年后,已是开国领袖的毛泽东重回故地。对于重建黄鹤楼,他说:“应当修,这是历史古物。”
1958年,湖北省开始谋划黄鹤楼重建,但由于种种原因,重建工作直到 1978年才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一年,原中南工业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向欣然加入了设计团队,最终成为黄鹤楼重建工程的总设计师。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李霆:这些都是向老当年珍贵的设计手稿,也是我们院的传家宝。据向老回忆说:当时省委、市委的领导同志和国内建筑界的专家对黄鹤楼的重建都非常关注,但是,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
![]()
湖北省人民政府1980年2月26日批准的黄鹤楼重建方案(向欣然设计、绘图;黄鹤楼公园供图)
黄鹤楼究竟该怎么建?是各方争议的焦点。有人说要新楼新建,也有人说要复古重建。
幸运的是,清同治年间的黄鹤楼留下了一张宝贵的实景照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向欣然看来,仿古不必复古,新楼要胜旧楼。新黄鹤楼既不能脱 离清代“同治楼”的具象造型,也要展现蓬勃向上的时代风采。几经打磨,“高五层、攒尖顶、四望如一、层层飞檐”的新黄鹤楼设计方案最终入选。
![]()
历代黄鹤楼形象比较(向欣然绘图;黄鹤楼公园供图)
![]()
新楼立面图(向欣然绘图;黄鹤楼公园供图)
![]()
黄鹤楼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单体仿古建筑,如何以现代工艺展现古代建筑的匠心之美,是重建的又一大难题。对于施工负责人、武汉市建筑工程总公司总工程师查家骧来说,重建黄鹤楼不是在砌砖,而是在重塑一座城的记忆。
武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兼总工程师 王爱勋:在重建的1300个日夜里,从基础到主体、放样放线、圆柱方梁、飞檐屋顶、装饰装潢,到每一块瓦都需要编号定位,差一毫就没有“鹤舞九天”的神韵了。我们的施工技术人员克难攻坚,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以工匠精神建造时代精品,续写黄鹤传奇。
既要“胜古出新”,又要“师承传统”,还要“各方认同”,黄鹤楼就是在这种“既要”“又要”“还要”中不断磨合,成就了新中国建筑史上一大精品。
![]()
黄鹤楼获首届鲁班奖奖杯(武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
2009年黄鹤楼获国庆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图为项目奖牌和设计者奖牌(黄鹤楼公园供图)
![]()
1985年6月10日,黄鹤楼正式落成开放。黄鹤归来,一城鼎沸,万众同欢。
武汉市民、全国最美志愿者胡昇:1955年,我8岁,随父辈支援武钢的建设来到武汉。我从小听着黄鹤楼的故事成长,就是没见过黄鹤楼。1985年6月10日,我第一眼看到黄鹤楼,就觉得它很宏伟,古朴而又大气,不愧为“天下江山第一楼”。我觉得,这不仅是黄鹤楼的重生,也是大武汉开始走向富强繁荣的标志。
历经1800多年风风雨雨,黄鹤楼始终屹立不倒,成为武汉这座新时代英雄城市的精神象征,无惧艰险、坚韧勇毅、涅槃重生!
![]()
夜色下璀璨的黄鹤楼(摄影:姚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