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产业链全景图
![]()
02 “反内卷”浪潮 最新进展
作为全球光伏产能的 “压舱石”,中国光伏业曾占全球 85% 以上产能,可这份 “规模优势” 去年却成了拖累。2024 年,组件价格较峰值暴跌 60%,硅料跌幅更超 80%,全行业陷入集体亏损;为了活下去,有的企业偷偷减配降本,导致组件合格率一度跌破七成。就连通威、协鑫这样的行业龙头也难逃困境 —— 协鑫2024半年光伏材料业务亏了近 20 亿,通威的开工率更是低至 50%,整个行业像被按下了 “减速键”。
![]()
就在行业困局难破时,今年5-6月份国家 “反内卷” 组合拳及时落地:一边严打低于成本价的倾销行为,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一边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引导行业转向 “硬实力” 竞争。效果来得比预期更快 —— 硅料价格从 3.4 万元 / 吨逐步企稳至 5.3 万元 / 吨,更关键的是,“技术为王” 彻底取代了 “低价为王”。
当下,行业扩产脚步明显放缓但整体仍供大于求,整个产业链供需及未来预测情况如下:
![]()
光伏行业的“反内卷”正从上游正逐步传导至中游、下游,下面就来拆解一下各个环节的最新现状。
03 上游产业链
光伏产业是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跨界融合的产物,其产业链也是一条标准化生产流水线:上游负责晶体硅原料采集及硅棒、硅锭、硅片的加;中游聚焦光伏电池片、组件及配套设备制造;下游则进行光伏电站系统的集成与运营,让其持续发挥作用。
03-1 硅料
多晶硅当前正面临 “产大于需” 的困境,库存压力持续攀升。九月初本有厂家计划减产、控产,但高价就像 “磁石”,多数厂家仍按原计划生产,再叠加新增产能逐步爬坡释放,整体产量始终高于下游需求。这直接导致九月库存压力再度走高,目前多晶硅社会库存总量预计在 44 万~45 万吨。
同时,九月多晶硅厂动作分化:头部厂商是否真的实施减产,市场还在观望;而二三线小厂已有部分复工复产,这也为九月多晶硅产量提供了一定支撑。
![]()
另一边,多晶硅价格在上涨,但市场报价的价差却像 “断了线的尺子” 越拉越大。截至 2025 年 9 月 底,最新一周 N 型致密料均价为 51.00 元 /kg,周环比持平,月环比却上升 10.87%。
不仅拉晶厂与硅料厂的意向价格没对齐,不同多晶硅厂之间的报价也差得明显,甚至交割品牌给贸易商的报价,仍高于市场现货价格,就像同一款商品,不同渠道的定价完全不在一个区间。
![]()
03-2 硅片
硅片企业已经基本把价格调整到位:截至 2025 年9月底,N 型 210R、210、182 三种单晶硅片,每片均价分别是 1.40 元、1.70 元、1.35 元,和8月比则分别没变化、涨了 6.25%、涨了 8.00%。9 月 3 号,硅片行业的 “风向标” 头部企业先带头涨价,到 9 月 5 号,多数硅片企业都跟着调完了价格,现在上下游还在谈下一轮的定价。
![]()
产量往上走,价格回升给盈利踩了脚油门:9 月各家硅片企业都在大幅扩产,产量比上月涨了 5.37%。经过这几轮涨价,183 尺寸硅片之前亏着的毛利现在已经回正,另外两种尺寸虽然还没实现盈利,但售价至少能覆盖现金成本。
到了10 月,一方面有 Q4 的配额限制,另一方面丰水期让原料和电力成本降了下来,硅片企业可能会适当收缩产能,所以硅片的产量大概率会往下走。
04 中游产业链
04-1 电池:技术迭代、过剩较轻,价格回暖弹性足
中企全球电池片排产规模呈稳中有升态势,来自海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但组件端的压力如同传导链般向下延伸,部分企业计划适度下调后续排产,行业预计将进入 “控量保价、结构优化” 的调整阶段。
终端需求尚未完全释放,电池片短期价格保持平稳。182mm 单晶 PERC 电池片价格 0.039 美元 / W,周度、月度环比均无变动;182mm 双面 TOPCon 电池片价格 0.31 元 / W,周环比持平,月环比上涨 5.08%。
部分组件大厂已减少外采电池量甚至暂停采购,终端需求不足的隐忧尚未消除。厂家仍在观望后续反内卷政策动向,而电池片夹在硅片和组件中间,如同夹心层般议价空间有限,短期内难有明显起色。
![]()
04-2 组件:行业持续出清,政策推动价格回暖
组件产量与排产:环比微增,预期随需求转弱下调
据 SMM 数据,9 月组件企业产量有所提升,但实际产出未达月初预期,如同爬坡时后劲稍显不足,整体仅较 8 月实现 1.05% 的环比增长。价格方面,182mm 双面 TOPCon 组件报价约 0.69 元 / W,周环比上涨 0.43%、月环比上涨 1.17%;210mm HJT 双玻组件价格约 0.83 元 / W,周度、月度环比均保持平稳。
需求与成本:双重压力下,排产预期承压
组件市场需求已显转弱态势。海外需求因前期囤货收尾回归常态,国内分布式项目数量快速缩减、集中式项目增长未达预期,双重压力下组件企业在手订单顺势下滑。叠加组件成本持续走高,企业生产压力不断加大,10 月组件排产计划再度下调。从行业预期来看,10 月组件开工率预计较 9 月环比下降 3.19%。
![]()
04-3 玻璃
531 之后,光伏玻璃再次踏上冷修减产的路子,目前最新在运产能达到 89290t/d(约合 48GW / 月),略低于组件单月排产规模。叠加 7 月底工信部召开光伏玻璃产业座谈会,组件企业预判光伏玻璃即将涨价,就像提前储备过冬物资一样抓紧囤货,直接带动光伏玻璃库存天数像踩了刹车般快速下降,截至9月中旬已降至 15 天。
![]()
04-5 逆变器:大储全球高增,户储新兴市场爆发
全球范围内,24Q3 传统户储市场需求保持平稳态势,乌克兰市场成为重要增量来源,如同为行业注入新引擎。受战后重建需求拉动,乌克兰户储需求持续放量,德业股份精准把握这一机遇,户储季度出货始终维持环比高增。24Q4,户储需求延续平稳表现,25 年全球户储市场将保持稳健增长节奏。
![]()
大储市场正迎来多区域共振增长,新兴市场需求爆发带动并网出货大幅攀升,欧洲、中东等市场大储需求逐步起量,成为拉动出货高增的核心动力。工商储需求则稳步发力,如同冉冉升起的新星,成为行业新的增长极。
24 年储能并网出货高增,核心引擎是印度、东南亚、巴西等新兴市场的需求爆发。虽部分季度受雨季拖累出货放缓,但全年高增态势未改。巴基斯坦、乌克兰等新市场户储崛起,为行业恢复增长添柴加火;中美大储持续高增,欧洲及中东大储需求加速爆发,阳光电源已拿下沙特 7.8GWh、英国 4.4GWh 重磅订单。
未来新兴市场大储需求将持续翻倍,为阳光电源、上能电气等企业出货高增提供强支撑。
![]()
05 下游产业链
05-1 储能装机愈发景气
25 年上半年国内新增储能装机 23.0GW/56.1GWh,比去年同期增长 68%,行业热度持续走高。下半年独立储能会接棒新能源配储,就像接力赛里的下一棒选手,随着容量电价政策逐步落地、电力现货市场改革推进,独立储能赚钱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国内新型储能大概率会迎来强势增长。预测 25 年国内储能装机 149GWh,同比增长 36%,26 年装机 194GWh,同比增长 30%。
![]()
25 年 1 到 9 月,国内储能招标量达到 102GWh,比去年同期增长 30%,市场招标需求十分旺盛。
![]()
05-2 陆海风需求大增
25 年 1 到 9 月,陆风机组招标量冲到 79GW,比去年同期增长 7%。不含塔筒的陆风机组价格一直站在 1500 元每千瓦以上,含塔筒的更是稳定在 2000 元每千瓦以上,和 24 年三季度末小幅涨价后的水平保持一致,没再波动。
海风这边,25 年 1 到 9 月招标量 8.3GW,同比增长 9%。24 年的时候,含塔筒的海风机组价格,一直稳定在 3000 到 3500 元每千瓦这个区间里。
![]()
25 年 1-8 月风电装机量达到 58GW,比去年同期大涨 72%。8 月单月装机 4.2GW,同比增长 13%,整个风电行业的热度一直在线。
25 年陆风和海风会一起发力往上冲。24 年陆风机组招标热度很高,由此预计 25 年陆风装机将近 100GW,同比增长超过 25%。海风装机也会跟上,预计在 8-10GW 之间,同比增长 33%-67%。
![]()
06 总结
2024 年光伏行业因为产能过剩卷到没出路,组件、硅料价格跌得十分惨烈,全行业都亏得厉害。
2025 年国家及时出手反内卷组合拳,严打低价倾销同时扶持技术创新,逼着行业从拼低价转向拼硬实力,硅料、硅片等环节价格逐步企稳回升,产业链供需关系慢慢往好的方向调整。
再加上下游储能装机一直保持高增长,陆海风需求也持续旺盛形成双重拉动,光伏行业正慢慢走出低谷,回暖的势头越来越清晰。
![]()
下方扫码直接加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