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戴云
关键词
直击国内单体最大光伏基地
身高185厘米,体重超过100公斤的秦振铎,至今都不敢相信那个山顶刮过的风,竟把他吹得“直晃”。近日,这个28岁青年一脸不可置信地向封面新闻记者回忆,“远处黄色的沙尘迅速向我们压过来,天很快就暗了。”
这个宁夏中卫300万千瓦光伏基地EPC总承包项目设备物资岗员工所说的那座山,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境内的“沙戈荒”区域。
记者查询的气象数据显示,这场春季的风沙天,阵风高达10级。“山顶的风,可能更大。”秦振铎说,打小生活在河南的他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风。
就在10月15日记者采访当天,中卫市气象局与应急管理局联合发布预警:16日至17日,将出现降温、大风、沙尘等多类恶劣天气叠加过程,阵风7-9级。
正是在这样的地方,我国自主开发建设的国内单体最大光伏基地项目首批并网发电,时间为2025年10月31日。
![]()
总占地面积11.789万亩的项目局部。封面新闻记者卢荡摄影
关键词
11.789万亩
这样的地方能建光伏项目吗?难道“太阳能板”不会被刮跑?
面对疑问,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想来先是微微一笑,然后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当然能建!”说完,他又补充道:“时间可以检验会不会被风刮跑。”
“其实,中卫历史上的大风数据我们早已掌握,在项目设计之初就已制定防范方案,包括现场施工、物料运送、人员安全等多个环节均有考虑。”项目总工黄孔清说。
王想来和黄孔清所在的项目,正是闻名光伏领域、由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的宁夏中卫300万千瓦光伏基地EPC总承包项目。
数据显示,该项目总占地面积达11.789万亩,总投资101亿元,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不仅是国内同期投运装机规模最大的单体光伏EPC总承包项目,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沙戈荒”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核心项目之一。“仅仅单晶硅光伏组件,就安装了543万块。”王想来说。
谈及项目难度,参与过多个大型电力项目建设的王想来直言历经了多重考验——工期紧张、交通受限、物资保供压力大、管理复杂度高……
![]()
在宁夏中卫300万千瓦光伏基地EPC总承包项目内,项目经理王想来检查施工细节。封面新闻记者卢荡摄影
关键词
物资仓储管理模式
“‘沙戈荒’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想要在这样的地形上安装光伏支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对物料供应和运输都是挑战。”项目部副经理杨鑫说。
杨鑫表示,项目体量大,物料种类多,特别是支架等材料的管理难度较大。为了避免因材料丢失、支架不成套而影响进度,采用了“1+1>2”的物资仓储管理模式。“由厂家和我们共同管理,货到物资仓储基地,货权还由厂家负责,直到我们下游班组领出时,才完成物资交割。这一举措,除了保证施工进度,也节约了成本。”
王想来认为,这一仓储管理模式是项目管理的创新之一。通过打造项目部与厂家协同的“超市化”仓储模式,物资分类更清晰、标识更明确,实现了“一站式”精准领料,大幅提升了调配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
秦振铎用手机拍摄的大风天,可以看见不远处的天空已变暗。
关键词
工序观摩区
项目占地面积庞大,设备数量惊人,如何应对?答案之一是:试点应用50兆瓦地块逐步释放的劳务分包模式。但如何保证统一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规范呢?
项目经理马庆说,因施工人数和施工队伍众多,施工前期特意建立了“工序观摩区”,使大家的质量水平达到统一要求,提升安装质量一次合格率。
他以“支架安装观摩区”举例说,比如支架上的橡胶圈,如果安装位置过高,起不到防水作用,只有按照标准施工,才可以防止雨水伤害,减少腐蚀。
![]()
“光伏羊”已成为宁夏中卫的“生态名片”之一。封面新闻记者卢荡摄影
关键词
智慧工地
记者采访时发现光伏支架上有一个二维码,马庆解释说,每组光伏支架都设置了专属二维码,可以实现施工信息全程可追溯。这种“智慧工地”的技术手段,不仅覆盖了施工技术,也延伸到施工人员的管理中。比如通过二维码记录施工人员的个人信息、合同信息以及保险信息等,不仅满足了项目人证合一的管理要求,也能保障总承包方与施工人员的双重权益。
记者在“中卫项目”采访发现,除了“智慧工地”,还有“光伏数字化智慧平台”。王想来介绍,平台可以借助智能算法完成用工情况和施工进度计算,并在面板顶部以不同颜色标识各个场区的进度等信息。此外,通过施工人员打卡系统可以AI(人工智能)识别不安全行为,提前预警。
在王想来看来,智慧平台、智慧工地不仅降低了管理难度、管理成本,也提升了管理能力、管理质量。
![]()
项目将承载新能源外送的重任。封面新闻记者卢荡摄影
关键词
新能源外送
10月31日,晴,宁夏中卫300万千瓦光伏基地EPC总承包项目首批并网发电。这一天,对王想来而言注定非同寻常。
11月2日,周日,秦振铎连发两条朋友圈,转发“项目首批并网发电”的消息。对他来说,20多岁就能参与这么大的项目,是值得一生骄傲的事。
谈及这个新能源外送基地的重要工程,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全容量并网后,年累计发电量将达57.8亿千瓦时,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466万吨、二氧化硫3.39万吨、氮氧化物5万吨,为当地提供约1500个就业岗位。不仅将为西北地区清洁能源供应注入强劲动力,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也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