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金秋,阳光落在太师陶行知实验学校“润苗小屋”崭新的门牌上,折射出温暖的光晕。这个由太原师范学院与太师陶行知实验学校携手打造的空间,不仅是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课后的“避风港”,更是高校力量下沉基层、助力教育均衡的生动实践。让我们一同走进太师陶行知实验学校“润苗小屋”,见证这份跨越校园的爱心传递。
实习启航:以专业之心,赴“润苗”之约
10月的太师陶行知实验学校,阳光洒满校园,太原师范学院选派的实习生正式入驻“润苗小屋”,为这个充满爱的空间注入了新的能量。
实习启动仪式上,太师陶行知实验学校的老师向实习生细致介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成长现状——“润苗小屋”的成立,正是为了补上这些孩子成长过程里的“缺口”。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太原师范学院的老师也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大家带着专业知识与真诚爱心,把‘润苗小屋’变成孩子们的‘快乐星球’,用行动践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
实习生们眼神坚定,他们深知,接下来的日子里,自己将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陪伴者”与“引路人”。
润苗蓝图:从“短期陪伴”到“长期赋能”
为破解帮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短期性、针对性不足等问题,让爱心精准滴灌到每个孩子心中,太原师范学院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与专业人才优势,联合深耕基础教育一线的太师陶行知实验学校,共同擘画“润苗”蓝图,推动帮扶模式从“短期陪伴”向“长期赋能”战略升级,为孩子们筑起长久的守护屏障。
实习日记:以爱心为基、以专业为翼
在“长期赋能”的转型中,“润苗小屋”以美育为笔,为孩子们的成长添上鲜活色彩——舞蹈、音乐、书法课程相继开展,让艺术成为滋养心灵的养分。
为帮助孩子释放情绪、建立自信,实习生们引入“沙盘游戏”特色活动。每天,“润苗小屋”的沙盘区都格外热闹。孩子们自由摆放沙具,实习生则通过沙具的组合观察其心理状态,引导他们说出内心想法。
舞蹈专业的实习生,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身体协调性,设计了兼具趣味与感染力的舞蹈课。实习生张羽将舞蹈的韵律感、表现力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紧密结合,陪伴孩子们在跳跃与旋转中收获快乐;李昕润聚焦“身体自信与情绪管理”,让舞蹈成为孩子释放自我的窗口;张云芳则格外留意课堂中的心理信号,用细腻的关怀守护孩子的心灵。
![]()
音乐系的实习生带来了系列音乐课程,从基础乐理讲解到简易乐器体验,从合唱排练到音乐故事分享,让孩子们在悠扬的歌声与欢快的旋律中丰富精神世界。
“不止是教音乐,更要关注孩子的品德成长与全面发展。”实习生唐文琪说,在传递音乐知识与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希望让孩子们在旋律中感受快乐,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
书法专业实习生贺润泽以“寓教于乐、启迪心灵”为理念,设计了趣味书法活动,从握笔姿势教起,到临摹简单的汉字与诗词,让孩子们在一笔一划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润苗育苗,教学相长
除了特色活动,实习生们还深入校园日常,以多元角色参与孩子的成长,让“润苗育苗”落到实处。
叶长林、刘政凯等实习生被聘为副班主任,从清晨的早读陪伴,到课间的答疑解惑,再到班级活动的组织,全方位协助班级管理。叶长林结合计算机与心理学专业优势,为孩子设计趣味学习小游戏;刘政凯则以“主动学习、弥补短板”的态度,积极融入班级,用专业知识助力孩子成长。
在少先队入队仪式筹备中,实习生们提前走进班级,和孩子一起了解少先队的历史,感受入队的庄严与神圣。“希望让每棵幼苗都懂责任、有信仰。”实习生们说,能见证孩子戴上红领巾的瞬间,看着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便是“润苗”工作中最珍贵的时刻。
![]()
以爱为苗,静待花开
走进“润苗小屋”,看到的是实习生们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的是跨越校园的爱心传递;听到的是孩子们的笑声,触摸到的是教育公平的温暖实践。
太原师范学院用行动践行着高校的社会责任,太师陶行知实验学校为孩子搭建了成长的“避风港”,而“润苗小屋”里的每一次陪伴、每一份努力,都在诉说着一个信念: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从不孤单,总有一群人在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未来,愿“润苗小屋”的爱与温暖继续传递,愿每一棵“小苗”都能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向阳而生,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文 / 李东臻 通讯员 焦路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