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这几天连发多篇重磅文章,主题只有一个:台湾。
对内,它讲清楚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对台,它喊话统一的好处;对外,它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中国的统一事业。在这一整套话语体系之后,新华社用了非常明确的措辞:祖国必然统一势不可挡。这不是普通的评论,应该是一篇兼具“告台湾同胞书”和“讨独檄文”意味的宣言。关键的是,它更像是释放了一个信号: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看。
![]()
第一,国际局势变了。现在正是中美博弈的关键阶段。在最新一轮中美会谈中,中国把台湾问题再次明确为“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态度非常坚定。特朗普原本想靠加征关税给中国施压,结果失败了。如今,他手里没什么筹码,台湾倒成了他可以拿来交换的“牌”。这背后其实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强到让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美国的战略。军事上,中国已经具备足够的威慑力,美军不敢轻易在台海军事冒险。经济上,中国在稀土、芯片这些关键领域的反制,直接打到美国的痛处。所以,美国现在在想的,不是要不要放弃台湾,而是怎么能把台湾“卖”个好价钱。
第二,台湾内部的形势也在变。民进党这几年越走越极端。赖清德上台后推“新两国论”,一边喊“抗中”,一边靠美国。导致两岸关系不断恶化,台岛经济越来越差。岛内的年轻人就业困难,企业外移,台岛民众对赖清德当局的不满情绪开始上升。今年民进党搞的“大罢免”失败,说明台湾岛内,沉默的大多数已经在觉醒。越来越多的台湾人不想被拖入对抗,他们希望稳定。路透社的数字新闻报告显示,2025年,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负面印象”下降,对大陆的“正面印象”上升。与此同时,台湾人对美国的信任度也在掉。这是民心在变,这一点很关键。
![]()
第三,从历史到现实,两岸联系只会越来越紧。台湾问题的归属,从来没有争议。无论是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还是联合国的相关文件,都明确承认台湾属于中国。连美国自己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只是嘴上玩文字游戏。而民进党却幻想“两岸脱钩”,这是自欺欺人。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赖超过40%,赖清德上台后,经济增速下滑。岛内越来越多人担心,“脱钩”最终只会带来失业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也指出,民进党的“台独”政策正在制造不稳定,反而让更多台湾人希望两岸能“重新坐下来”。
第四,大陆已经完成从“文攻”到“武备”的全面布局。军事上,解放军在台海的巡航、演训,已经成常态。法律上,《反分裂国家法》细则的推出,让“台独分子”再无灰色地带可钻。从经济、科技到舆论层面,大陆也在不断压缩民进党的操作空间。
新华社这次的系列发文,其实就是在“亮底牌”。它说得很清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不搞分裂,不挑衅,大陆愿意坐下来与台岛谈。但如果台独势力执迷不悟,继续“倚美谋独”,那等待他们的,将是《反分裂国家法》的强制手段。
![]()
新华社这次的系列文章,应该不是一次普通的媒体动作。它是一次系统化的信号释放。从内容到语气,都明显比过去更直接、更硬朗。从这种连贯的明确表态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已经不再只是“准备中”,而是进入“行动前”的阶段。这意味着,两岸统一的窗口,正在开启。我们希望:统一这件事,不再是“早晚的事”,而是“眼前的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