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起发生在上个月的火灾悲剧,最近才被媒体披露。 先看新闻报道:
![]()
我们在为遇难者感到痛心的时候,是否要多想一下几个问题:
火灾发生在哪一层楼?
他们住在哪一层楼?
这栋楼里就他们一家人吗?
其他家的人跑了没有?
伤亡的人除了他们一家四口之外、还有其他人吗?
其实答案非常明白:火灾发生在一楼、他们住三楼、这栋楼里不可能只有他们一家,其他人都没跑,没有其他人伤亡……
我们再来看一下从现场救援图片:
![]()
一楼门里火光明亮,就算是傻子也能大概知道里面温度有多高吧?
看了这个图片,再让你从楼上冲下来,你敢吗?
问题是,里面的人就敢往外冲,很可惜,几乎没有人能够从高温炼狱里冲出来,因为冲到二楼下面就会被高温灼伤了!
其实这起火灾,跟今年6.25成都的另一起火灾几乎完全相同:
![]()
也是一楼火灾、也是住在楼上(四楼)、也是一家四口往外跑、也是导致悲惨的伤亡、也是只有这一家人跑……
其实,类似的悲剧几乎每年都在发生,只不过我们很多人看到了此类新闻仅限于唏嘘而已,没有认真动脑筋想一下:
一旦我们不幸遭遇火灾,这种悲剧能否最大限度避免?能不能冷静下来判断哪里更危险、能不能不要撒腿就跑?
不仅是火灾,在遭遇各类突发意外时,撒腿就跑是所有动物的本能:
但是,这种撒腿就跑只是动物的本能。我们不是一般的动物,我们是高智商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
遭遇突发意外,首先你要弄清楚跑的前方有没有要命的危险?
否则,不就是往火坑里跳吗?
有人也想到了前方有危险,危险不就是烟吗?那我湿毛巾捂鼻不是就能防烟了吗?
湿毛巾是一种对烟的简易防护装备,不能说它没用,它能过滤烟尘颗粒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几十度烟气温度(浓烟中的温度根本就不是降低几十度就有用的,参见文末实验数据)。
所以,毋庸置疑,在同等条件下,有湿毛巾确实比裸奔好得多。这个同等条件,对于火灾来说,就是:
时机、楼层和人
所谓时机,就是发现火灾的时机;
所谓楼层就是同时跑的人在同一楼层;
所谓人,就是具有相同能力的人(你不会认为自己和博尔特、刘翔、谢震业、苏炳添的奔跑速度一样吧?)
前方一个塌方的路段,有人带钢盔跑、有人裸奔,当然带钢盔的相对安全。
但是,谁说突发意外的现场只有单选项?除了裸奔,难道不能选择不冲入塌方区吗??
以为自己戴了钢盔就无所顾忌冲入塌方区,很可能发生上面的悲剧。
其实,类似的只把目光盯着某种装备就无所顾忌,不仅是火灾中的湿毛巾,还有比如下面的场合:
![]()
一个漫水路段,对面一辆轿车,这边一辆越野车。如果仅从装备能力上看,当然越野车更加有胜算,否则,还叫什么越野啊?
但是,如果因为装备精良,就鼓励了本来没有的勇气,结果:
就可能发生悲剧:轿车不敢往前开、越野车自认为更加优越,悲剧就发生了。
我们不要再争论湿毛巾有没有用了好吗?这不是它本身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应该首先判断当时的环境和时机应不应该跑的问题。
如果楼梯间已经充满了浓烟、如果着火层就在楼下封锁了通道、如果跑的时候已经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高温,再硬着头皮往下冲,难道不是飞蛾扑火吗?
所以,不是湿毛巾本身没用,而是我们如果一直这样湿毛巾捂鼻往下跑的演练,它会鼓励了本来没有的勇气,自认为有了防护冲进高温丧命!
最后,再次强调一下:
浓烟中不仅只有烟尘、还有分子直径跟氧气相当的一氧化碳毒气;
更有消防逃生面罩都无法抵挡的几百上千度的高温!更别说湿毛巾了。
记住,浓烟中
有高温、有高温、有高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