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具有血栓形成高危风险的患者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由于出血相关风险以及疗效有限,其临床应用仍受到限制。
2025 年 10 月 31 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研究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院士等,在 Nature 子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Prevention of acute thrombosis with vascular endothelium antioxidative nanoscavenge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由黑色素和过氧化氢酶交联而成的活性氧趋化纳米清除剂(MDCP),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氧化应激,从而预防急性血栓形成。
该研究为抗血栓形成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替代策略,解决了当前的 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抗血栓治疗中的出血风险。
![]()
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过量活性氧(ROS)已被证明会促进血栓形成。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由黑色素和过氧化氢酶交联而成的活性氧趋化纳米清除剂(MDCP),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氧化应激,从而预防急性血栓形成。
研究团队证实,预先注射的 MDCP 可通过活性氧梯度诱导的酶趋化作用,特异性地富集在受损血管中,并以酶活性依赖的方式清除过量产生的过氧化氢,同时催化分解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这一过程促进参与一氧化氮(NO)和谷胱甘肽合成的抗氧化代谢物的上调,同时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这些作用增强了内皮细胞对活性氧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抵抗,从而维持内皮完整性,防止胶原蛋白暴露,进而阻止随后的血小板活化和血栓,且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微乎其微。
![]()
通过避免直接干扰血小板功能,这种经由 MDCP 对血管氧化还原稳态的调控方式,为抗血栓形成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替代策略,解决了当前的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抗血栓治疗中的出血风险。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5-02046-4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