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能做996是一种福报。”
这句话,曾让整个互联网行业哗然。说出它的人,并非基层员工,而是手握重权、年薪千万的高管。
于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悬在无数打工人头顶:
同样是在加班,为什么你们说是“福报”,我们却只感到痛苦?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抱怨,而是一道横亘在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的认知鸿沟。这道沟里,埋着权力、资源、安全感的巨大落差。
今天,我想用三个维度,拆解这个扎心真相:收益权、选择权、退出权。
一、你加的班,创造的价值归谁?—— 收益权的不对等
我们先算一笔账。
假设你是某大厂的一名程序员,月薪2万,每月工作25天,每天8小时。你的时薪是:20000 ÷ 25 ÷ 8 = 100元/小时。
如果公司要求你996,每周工作72小时,比标准工时多出32小时。按法定加班费计算,这32小时应支付至少1.5倍工资,即每小时150元,周增4800元,月增近2万元。
但现实呢?多数企业以“调休”或“奋斗者协议”规避加班费。你多干了近一倍的时间,收入却几乎不变。
而与此同时,公司因你的加班,提前上线产品、抢占市场、提升估值。一份财报发布后,股价上涨10%,高管手中的股票期权一夜增值数百万。
你看,你创造了价值,但他拿走了收益。
这就像农民在地里耕作一整年,收成却被地主全部拿走,还被告知:“能种这块地,是你祖上积德。”
高管之所以觉得“加班是福报”,是因为他们站在价值链的顶端,享受着组织增长带来的复利回报。他们加班,是在为自己的资产增值;而你加班,只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换取固定薪水。
当收益权严重倾斜时,“福报”就成了剥削的遮羞布。
二、你说“自愿加班”,可我别无选择—— 选择权的幻觉
很多管理者会说:“没人逼你加班,都是自愿的。”
这话听起来合理,实则冷血。
什么叫“自愿”?是在有多个选项的前提下,自由做出的选择。比如你可以选择加班拿奖金,也可以选择准时下班拿基本工资。
但在现实中呢?
你不加班,项目进度落后,年终评优就没你;
别人都在加班,你准点走,领导看你的眼神就不一样;
公司文化就是“狼性”,不卷的人会被认为“不够拼”;
35岁危机 looming overhead,你不拼命,明天就可能被优化。
这不是“自愿”,这是结构性胁迫。
就像一个人站在悬崖边,身后有人拿着棍子说:“跳不跳随你。”
表面上你有选择,但实际上,不跳就意味着被推下去。
相比之下,高管拥有真正的选择权。
他可以决定开多久的会,可以批自己的调休,可以在孩子毕业典礼那天远程办公。他的“加班”,往往是阶段性冲刺后的主动投入,而非日复一日的被迫消耗。
更讽刺的是,正是这些高管,亲手设计了这套让人无法“自愿下班”的系统,然后转身告诉员工:“你要为自己负责。”
可问题是,当系统本身就不公平时,个人责任从何谈起?
三、你说“锻炼能力”,可我连病都不敢请—— 退出权的缺失
还有一个关键差异:退出权。
什么是退出权?就是当你不想干了,能不能体面离开,而不至于陷入生存危机。
对高管而言,跳槽是常态。A公司太卷,B公司给更高薪资和股权,拍拍屁股就能走人。就算暂时失业,积蓄也够支撑两年生活。
但普通人呢?
一个月房贷8000,断缴三个月社保就影响购房资格;
孩子在国际学校一年学费20万,换工作就得转学;
家里老人看病依赖单位医保,不敢轻易辞职;
年龄过了35,再就业市场直接对你关上门。
在这种情况下,加班不是“锻炼”,而是赎身券——你必须持续输出,才能勉强维持现状。
我认识一位32岁的产品经理,连续半年凌晨下班,终于查出甲状腺癌。手术前夜,他还在改PPT。我问他为什么不早休息,他说:“请假超过三天要审批,绩效就会受影响。我现在走不了。”
你看,当他连生病都不敢的时候,你还告诉他“加班是福报”?
这不是激励,这是精神暴力。
那么,加班到底是不是福报?
我的答案是:取决于你在系统的哪个位置。
如果你是创业者,公司生死攸关,你睡在办公室,那确实是福报——因为你在为自己的梦想搏命;
如果你是核心骨干,加班换来晋升、股权、行业声誉,那也算投资自己;
但如果你只是一个螺丝钉,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健康与家庭不断牺牲,却看不到上升通道——那所谓的“福报”,不过是一场精心包装的PUA。
真正的福报,应该是:
加班有合理补偿;
努力能看到回报;
付出能换来成长;
即使离开,也有底气。
而不是用“奋斗”之名,行压榨之实。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作伦理?
未来的企业,不能再靠“洗脑式激励”维系运转。健康的组织,应该建立在三个基础上:
透明的价值分配机制:让一线员工分享公司成长的果实,比如利润分红、项目奖金、内部创业机会。
尊重个体节奏的文化:允许高效工作、弹性办公,用结果说话,而不是用打卡时长衡量忠诚度。
健全的保障体系:提供足够的带薪假、心理咨询服务、职业发展路径,让人敢休息、敢表达、敢说“不”。
只有当普通人的选择权、收益权、退出权真正被尊重时,加班才可能成为一种“自愿的投入”,而非“无声的忍耐”。
否则,每一次“福报”的宣讲,都在加剧阶层的对立与信任的崩塌。
最后,我想对那位说“加班是福报”的高管说一句:
您站得太高,看不见下面的人正在溺水。
他们的痛苦,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因为系统没有给他们留一条活路。
当我们谈论“福报”时,请先问问:
这份“福”,是谁的福?
这份“报”,报给了谁?
如果答案不公平,那就别再用高尚的词汇,美化残酷的现实。
毕竟,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
真正的福报,
是准点下班后陪孩子吃一顿晚饭,
是周末不用回工作消息,
是体检报告上没有异常指标,
是知道自己无论何时停下,都不会坠入深渊。
这才是人间值得的“福”。
#热点观察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