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转基因的人,通常还支持焚烧秸秆
![]()
一个老牌反对转基因的人
在公共议题的讨论中,存在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许多强烈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人,往往对秸秆焚烧持明确支持态度。这种看似不相关的立场关联,背后折射出的是认知逻辑、价值取向与现实诉求的复杂交织,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反对转基因的群体,核心顾虑多集中在“安全性”与“自然性”上。他们担忧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改造违背自然规律,可能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产生未知的长远影响,这种对“人工干预”的警惕,让他们对经过科学验证的转基因技术始终保持距离。然而,当视角转向秸秆处理时,他们的态度却呈现出明显的反差——支持秸秆焚烧,理由多是“传统农作方式”“省事高效”“秸秆还田麻烦且效果不佳”。这种对传统方式的执念,与反对转基因时对“自然性”的追求形成了奇妙的呼应:在他们看来,焚烧秸秆是延续了千百年的农业习惯,属于“顺应农时”的自然选择,而转基因则是人类过度干预自然的“异类”。
但这种立场背后,隐藏着认知上的双重标准。转基因技术经过了长期的科学试验与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其在减少农药使用、提高作物产量、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优势已有充分实证,所谓的“未知风险”更多是源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焦虑。而秸秆焚烧的危害,却是经过现实验证的明确事实:焚烧产生的大量颗粒物、有害气体,不仅严重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呼吸系统健康,还可能引发火灾、影响交通出行,同时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与现代农业追求的生态环保理念背道而驰。反对转基因时对“潜在风险”的高度敏感,与支持秸秆焚烧时对“明确危害”的刻意忽视,本质上是对科学证据的选择性接纳——只相信符合自己认知惯性的“常识”,而拒绝接受超出经验范围的科学结论。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这两个议题背后共同的现实诉求:部分农民群体的生产便利与利益考量。对于许多基层农户而言,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可能涉及种子成本、市场接受度等现实问题,而他们对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原理缺乏深入了解,容易被“反智”言论误导,进而选择反对;而秸秆处理则直接关系到农时安排,焚烧秸秆能以最低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清理田间,为下一季耕种腾出时间,相比秸秆还田、饲料化利用等环保方式,更符合他们“省事、省钱”的短期利益诉求。这种对现实利益的优先考量,让他们在两个议题上都选择了最贴合自身即时需求的立场,而忽视了长远的公共利益与生态责任。
此外,信息传播的圈层化也加剧了这种立场的绑定。反对转基因的声音与支持秸秆焚烧的言论,往往在同一类社交场景、同一群传播者中扩散。这些信息往往回避复杂的科学原理与数据,而是用“保护传统”“反对资本控制”“维护农民利益”等情绪化表达凝聚共识,形成了封闭的认知闭环。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人们的立场不断被强化,难以接触到不同视角的理性声音,最终形成“反对转基因即支持秸秆焚烧”的固化认知。
事实上,无论是转基因技术还是秸秆处理,核心都应回归科学理性与公共利益。转基因技术的推广需要更透明的科普宣传,消除公众的信息壁垒;而秸秆处理则需要政府出台更完善的扶持政策,推广秸秆还田、生物质发电、饲料加工等环保高效的处理方式,降低农户的转型成本。反对转基因与支持秸秆焚烧的立场绑定,本质上是认知误区与现实困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唯有打破信息茧房,以科学为依据,兼顾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才能让公众在公共议题上形成更理性、更负责任的态度,既不盲目排斥新技术,也不固守落后的传统方式,真正推动农业朝着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