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
放眼南昌,
从项目工地的机械轰鸣,
到田间地头的丰收笑语,
从秋招现场的贤才毕至,
到旅游街区的人流如织
处处升腾的蓬勃生机,
处处涌动的发展热潮,
正是这五年南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
![]()
![]()
![]()
这繁荣景象的背后,离不开南昌财政的默默支持。这五年,南昌市坚决扛牢聚财理财用财之责,积极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举措,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地方财政实力显著增强,重点保障持续夯实,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改革效能稳步提升,为南昌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保障。
站在“十四五”即将收官的时间点回望,南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五年预计达2506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264亿元,增长约11%,收入“蛋糕”越来越大,同时,支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这一组组数字,不仅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更是南昌财政提升治理效能、服务发展大局的生动彰显。
产业先行
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
在江西云眼视界科技自主研发的视觉大模型中,输入关键词“穿运动服、戴手表的男生”,系统便能迅速从海量视频和图片中精准检索出南昌高新区内的相关人物影像。该系统已在江西部署42.37万个终端,为城市公共安全、交通管理保驾护航。
这家成立8年的企业,能从区域性视频技术提供商一跃成为省级“瞪羚企业”,离不开持续的研发创新。
“资金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每年研发投入超5000万元,政府的各项扶持让我们有底气‘甩开膀子’干。”公司创新运营中心高级售前技术经理熊逍坦言,企业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西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等认定,各类政策补贴有效降低了研发成本。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命脉。“十四五”期间,南昌聚焦“4+4+X”产业体系和“8810”行动计划,先后研究出台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一产一策”扶持政策,全市累计拨付扶持产业发展相关资金超400亿元;通过“财园信贷通”“洪城科贷通”等金融工具放贷超300亿元,有效缓解超2700家企业融资难题;用足用好“两重”“两新”政策,着力培育新动能新优势,累计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及省级配套资金超55亿元;支持南昌先后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和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并获中央财政补助。
![]()
五年来,南昌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在科技支持方面,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市科学技术支出累计超188亿元,较“十三五”时期总量增长超44%,飞尚科技、凯迅光电等科技型企业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增南昌实验室、太行国家实验室江西创新中心等154家省级及以上的创新平台。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南昌先后于2020年、2023年制定并更新“人才10条”政策,政策实施以来,累计拨付人才资金超51亿元,吸引各类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支持南昌两次入选“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为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
得益于产业这个“发展引擎”的强力推进,南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20年的483.9亿元起步,到2023年首次突破500亿元,从2024年达到526.2亿元,到2025年预计将达537.8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预计达2.1%……这不仅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一座城市发展能级的质变。
民生为本
绘就城市幸福图景
![]()
“一分钱没花,学了120节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培训课,还找到了工作,真是很幸运!”毕业生杨盛今年参加了南昌意风中创职业培训学校组织的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高级工)培训班,不仅顺利通过考试拿到高级工证书,还成功入职德赛集团,成为一名网络运维人员。
作为江西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意风培训学校自办学以来,培训学员10万人次,培养技能人才达1万人,帮助就业人数超2万人。“学校提供通信技术、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等职业技能培训,很多课程都有政府补贴,能帮学员省不少钱。”意风培训学校校长傅佳介绍,“以120个课时的电子商务高级工培训为例,符合补贴标准的学员可享受2000元全额学费补贴,也就是免费培训。”
傅佳口中的“政府补贴”,是南昌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等,用于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劳动者技能水平提升的政策红利。“十四五”期间,全市拨付资金超1.6亿元用于开展就业技能培训4500余期,惠及近20万人次。
近五年来,南昌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市财政民生类支出累计超33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八成左右,较“十三五”时期总量增长超20%,着力推动在就业创业、养老抚幼、乡村振兴、困难群众保障等重点领域取得良好成效,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
“十四五”期间,南昌市一般公共预算累计安排教育支出超69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超413亿元,卫生健康支出超426亿元,住房保障支出超166亿元……其中,重点投入资金超356亿元,促进全市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下达中央、省、市三级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超93亿元,助力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累计拨付资金9亿元加快构建“4+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医疗服务。
![]()
一项项务实举措、一笔笔财政资金,将“民生愿景”转化为“幸福实景”,让城市的温度在公平与普惠中真正流淌。
改革破冰
激发机制体制活力
![]()
项目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脊梁骨”,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近五年来,南昌累计安排重大重点计划资金超500亿元,全力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过去所有项目的审批材料都需要线下运输纸质版,遇到大型工程项目时,资料堆积如山,一箱箱的施工图、竣工图,不仅搬运困难,还要多次往返运送。”市建投集团合约部副经理陈璐回忆道,“现在,我们只需要将材料扫描件上传到评审系统,就可以立即启动评审流程,既节省了时间,又大幅降低了运输和存储成本,并且系统会自动生成送审清单,需要补充的材料也一目了然。”
2024年6月28日,“南昌市财政智慧评审系统”全面上线,以数字化转型破解传统评审难题,实现预算、结算、决算全流程线上闭环。依托智能计时与提醒功能,项目流转效率大幅提升,评审周期压缩至规定时长的40%,累计服务项目超600个,2024年节约财政资金48.6亿元, “胡子工程”攻坚行动实现全部销号,以透明高效的管理激活体制机制效能。
![]()
改革的步伐不止于此。“十四五”期间,南昌先后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财政票据和非税收入收缴电子一体化系统、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等多项“硬核”应用,以数字化改革牵引财政全面改革。
“就拿政府采购来说,现场开标对于外地供应商来说要耗费住宿、交通费;对于代理招标公司来说,受制于场地大小和员工配置,每日开标数量有限。现在通过线上的方式,实现了多个项目同步开标,效率大幅提升。”江西省某招标咨询有限公司政府采购部项目二部部长赵玮对此深有体会。
五年来,南昌紧紧围绕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目标,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强支撑,扎实推进财政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特别是2025年以来,为打破“基数+增长”的传统路径依赖,南昌财政部门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于5月中旬印发《南昌市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系统推出20条硬核措施,全方位破解支出固化格局。自5月以来,全市梳理现行财政支出政策近2000条,通过“废、改、立”优化为约1200条,形成年度动态调整的“大事要事保障清单”,确保财政资源紧密围绕全市重大战略部署,实现精准高效配置。
率先实施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财权事权更加匹配;
率先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试点工作,
财政支出更加规范高效;
首推政府采购代理机构
“星级化”诚信评价管理机制,
助推营商环境更加优质
五年来,
财政改革的步伐愈迈愈稳,
多项改革属全省首创,
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愈发强劲。
来源:洪观新闻记者 邬靓/文 影视部/图
编辑:梁琼 二审:刘培堃 终审:毛学文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