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机早已普及到千家万户,小区里跳广场舞的阿姨、树下下棋的大爷,都习惯了抱着手机刷短视频、领优惠券。
可让人揪心的是,那些看着诱人的“点一下领66元红包”“走路就能赚钱”的噱头,背后藏着的全是针对老年人的陷阱,不少老人的养老金,正被这类“幽灵扣款”悄悄划走,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
辛苦一辈子攒下的养老钱,本是安度晚年的保障,反倒成了骗子眼中的“肥肉”,小李的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一下骗子的套路。
![]()
“免费福利”套路深
骗子之所以能屡屡得手,恰恰摸准了老年群体的心理特点与数字短板。
老一辈人大多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对“免费”“福利”类的诱惑天然敏感,而骗子正是利用这份心理,将欺诈包装成“领红包”“赚零花钱”的福利,一步步诱导老人落入圈套。
社区里不少老人都有过类似遭遇:刷短视频时弹出“关注领100元红包”的窗口,想着“不过点一下关注,又不花钱”,结果点击后手机突然收到扣款通知,148元瞬间被扣走。
直到查看账单才发现,所谓的“关注成功”,早已被骗子伪装成了支付确认页面。
![]()
还有老人被“走路赚钱”的广告吸引,广告宣称“每天走几千步,就能提现几十块”,既锻炼身体又能赚钱的说法让人心动,可下载软件后刚登录,798元就被直接扣除,售后电话打了无数遍始终无人接听,退款链接点进去全是无关广告。
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幽灵扣款”的隐蔽性,钱被扣后,账单上既没有明确的收款方,也没有详细的消费记录,仿佛凭空消失一般。
老年人本就对手机操作不熟悉,查账单、找客服都费劲,遇上这种情况更是求助无门。
数字化普及的初衷是惠及全民,让生活更便捷,可当技术进步成了骗子的“帮凶”,老年群体反倒成了容易被拿捏的“软柿子”,这显然与技术向善的初衷背道而驰。
![]()
维权之路步步难
遭遇“幽灵扣款”后,老人们的维权之路往往充满坎坷,想要追回损失难如登天,不少老人的养老金账户被连续扣款,少则几笔多则十几笔,累计金额上万元。
他们先找支付平台求助,客服往往以“需联系商家处理”为由推诿,想联系扣款商家,却连有效的联系方式都找不到,售后电话要么无人接听,要么接通后否认扣款行为,好不容易找到退款入口,点进去却全是乱七八糟的广告,根本无法正常操作。
只有少数人能在子女陪同下,反复拨打12315投诉,耗费近一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才勉强追回部分损失,这个过程中耗费的精力与心力,对老年人来说无疑是额外的负担。
![]()
这类维权困境的背后,平台的失职难辞其咎,律师明确指出,此类诱导扣款行为已涉嫌欺诈,平台若未尽到审核监管责任,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但现实中,不少平台为了追求流量与广告收益,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流于形式,对带有欺诈性质的广告内容视而不见,甚至通过算法精准推送给老年用户。
更令人失望的是骗局发生后,平台往往选择置身事外,将责任推给商家或用户“自身操作不当”,这种推诿塞责的做法,无疑让老年人的维权之路雪上加霜。
![]()
平台不能只做流量的“受益者”,更要做责任的“承担者”,老年群体作为数字时代的弱势群体,平台理应主动承担起更多保护责任。
在商家入驻时严格审核资质,对涉及支付的广告增加风险提示,在扣款环节设置多重确认,对异常扣款及时预警,很多骗局本可以避免。
监管部门也应加大惩戒力度,对纵容欺诈行为的平台依法追责,让漠视责任的平台付出应有代价,从源头遏制此类乱象。
![]()
多方协同发力
守护老人的养老金,并非单一主体能完成,需要子女、平台与社会形成合力,织密安全防护网。
对子女而言,陪伴与指导是最有效的防护,平时回家少些低头刷手机,多花时间陪伴长辈,耐心讲解新型骗局的套路。
凡是宣称“免费领红包”“零成本赚钱”的,基本都是陷阱,点击链接时务必谨慎,若跳转至支付页面,无论何种理由都应立即关闭,帮助长辈关闭非必要的免密支付功能,取消不常用的人脸识别授权,定期协助查看手机账单,及时发现异常扣款。
通过持续的沟通与指导,帮助长辈建立防骗意识,比单纯的口头提醒更有效果。
![]()
平台来说,摒弃流量至上的思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才是长久之道,推出老年模式时,不应只局限于放大字体、简化界面,更应加入支付安全防护功能。
社会层面,多方协同发力才能形成防护合力,社区可定期组织防骗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幽灵扣款”的套路与防范方法。
电视台、短视频平台应多投放面向老年人的防骗公益广告,挤压虚假欺诈广告的生存空间。
监管部门需进一步畅通维权通道,简化老年人维权流程,建立专门的涉老网络欺诈投诉处理机制,让老人维权有门、说理有道。
![]()
结语
小李我个人认为,养老钱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底气,是一辈子辛劳的积累,守护好这笔钱,不仅是子女的责任,更是平台的义务与社会的担当。
数字化时代的进步,不应以牺牲老年人的权益为代价,而应让每个群体都能共享技术发展的红利。
当子女多一份耐心陪伴,平台多一份责任担当,社会多一份协同守护,就能让骗子无机可乘,让老人们安心使用手机,让养老钱真正成为晚年生活的“定心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