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小贝壳 大世界——珍稀海洋生物标本展”教育实效,推动馆藏文物与临时展览双向联动,11月1日,张家川县博物馆以“海韵匠心・承古造舆”为主题,举办特色配套社教活动。活动巧妙串联“海洋贝壳”与马家塬车舆博物馆的“西戎车舆”两大元素,通过“贝壳拼马车”的创新形式,让青少年在自然之美与历史之韵的碰撞中,感受“以古为基、以艺传文”的文化魅力。
![]()
活动伊始,讲解员带领青少年走进“小贝壳 大世界——珍稀海洋生物标本展”展厅,从形态各异的海螺到色彩斑斓的彩贝,从深海贝类到标本细节,生动讲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与贝壳的自然形态之美,不仅拓宽了青少年的海洋知识视野,更为后续手工创作积累了“自然素材”灵感。
![]()
![]()
![]()
![]()
随后,大家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走进车舆博物馆,以马家塬遗址出土的车马器、车舆构件为核心,搭配车舆复原图,清晰梳理车舆的“双轮、独辀、方舆”的形制,讲述车舆用于农耕、出行、礼仪的多元用途,聚焦古代工匠的装饰巧思,通过对比马车纹样与材质选择,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马家塬车舆的精致工艺,以及古人对车舆“实用与美观并重”的造物智慧。
![]()
![]()
进入手工实践环节,社教老师展示提前制作的“贝壳马车”样板,引发孩子们的阵阵惊叹。社教老师强调创作要点:车身严格参考马家塬遗址出土车舆的经典形制,车轮选用圆润的圆形贝壳拼贴装饰,象征车舆的轮轴结构;车辕则用修长的长条贝壳模拟,还原“独辀”的简洁线条;车身装饰更是巧妙呼应标本展,选用标本展中同款的小海螺、彩贝等贝壳,仿照马家塬车舆纹样,拼贴出专属的车舆装饰图案。创作过程中,大家充分发挥想象,有的用彩贝拼出几何纹,有的用小海螺点缀车辕,将海洋的灵动与车舆的厚重完美融合,现场沉浸在“用贝壳复原车舆”的创意氛围中。
手工实践环节
![]()
![]()
![]()
![]()
![]()
![]()
![]()
此次配套社教活动,不仅是县博物馆对“临时展览+本土文物”社教模式的创新探索,更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手工形式,实现了海洋自然科学与本土历史文化的跨界融合。
作品展示
![]()
![]()
![]()
![]()
![]()
![]()
下一步,张家川县博物馆将持续优化公众服务,挖掘文物与展览的联动点,让更多青少年在趣味体验中亲近文化、传承匠心,切实提升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效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