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刚突破“牛市起点”,冲上关键点位又退了回来,像极了一个虚晃一枪的拳手。别看指数回调幅度不大,可股民们的心情可不轻松——手里的个股,不少直接跳水式往下滑。最让人窝火的是,这些股票前阵子大盘往上冲时纹丝不动,像睡着了一样,轮到下跌,倒跑得飞快,抢在队伍最前面“跳水”,简直是“涨时不在,跌时冲在第一线”,气得人直拍大腿。
![]()
可话说回来,这真怪不了别人。如今的A股,上市公司早已突破五千家,不再是十几年前那几百只股票的小池塘。要想重现当年“水来全体涨”的全面牛市盛况,得需要多少真金白银?每天两万亿的成交量看似庞大,但摊到五千多只股票上,就像一盆水想浇透整个足球场,根本不够分。资金总有偏爱,自然就有冷落。于是,行情变成了“结构性”的轮动游戏:有人吃肉,有人喝风,涨时不带你玩,跌时一个不落。这或许就是市场长大后的“成人礼”——告别普涨,学会在分化中淘金。
于是,在指数震荡阶段,题材股脱颖而出。比如,盘面上,ST中迪继续以一字涨停板的姿态呈现在股民的面前,这已经是它连续11个涨停板了!对此,有股民感慨道:“捅破天际了”!幸好它是5%的涨幅,要是像创业板或者科创板那般,一如上纬新材那般,那么卖飞的股民岂不是“哭晕在厕所”了?
![]()
炒股,最扎心的不是买在高点,而是眼睁睁看着自己曾经拥有、却早早卖出的股票,突然“鲤鱼跃龙门”,一飞冲天。翻翻账户历史,多少人都有过这样的“血泪史”:某只牛股,在它横盘震荡、死气沉沉的那几个月,你耐心耗尽,割肉离场;结果刚卖出没几天,股价就像被点燃的火箭,蹭蹭往上涨,回头一看,肠子都悔青了。
这背后,藏着一个残酷又真实的市场铁律:绝大多数人,根本买不到真正大涨前的启动点。 不是运气差,而是人性的弱点在作祟。我们总幻想能精准抄底,掐着表、盯着K线,等着“万事俱备”的那一刻再出手。可现实是,无论是个股、热门板块,还是整个大盘的牛市引擎,它的启动往往像一场毫无预兆的暴雨——突然、猛烈、不可预测。等你看到“放量长阳”“突破平台”这些教科书式的信号时,主升浪可能已经走了一半。
![]()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总在大涨前被“洗”出去?答案就藏在那启动前的“黑暗时刻”。在一轮行情真正爆发前,总会有一段漫长、煎熬、令人怀疑人生的“折磨期”。股价可能长期横盘,像一潭死水,每天微涨微跌,磨掉你的耐心;也可能阴跌不止,连续收出小阴线,不断挑战你的心理防线。成交量呢?更是萎靡不振,仿佛没人关心。这种环境下,持股的滋味极其难受——看着别人大涨,自己却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内心充满焦虑和自我怀疑:“是不是买错了?”“该不会是庄家出货吧?”
正是这种“难受”,成了主力最好的“洗盘工具”。他们用时间与波动,无情地清洗掉那些意志不坚定、渴望即时回报的散户筹码。而当你终于扛不住,愤然卖出时,恰恰把廉价的筹码拱手相让。随后,当真正的资金洪流涌入,行情便在沉默中突然爆发。所以,别总想着“买在启动瞬间”,那几乎不可能。真正的机会,往往属于那些能在“难受期”里,看透本质、守住筹码的少数人。
风险提示:文中的看法仅供交流,不构成你的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谢谢点赞、转发与收藏,祝您收益长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